殡葬惠民移风易俗 临沂进一步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改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01:19

“绝不让群众在丧事上多花一分钱,绝不让群众因葬致贫、因葬返贫。”2017年5月,一场始自沂水、推及全市的惠民殡葬改革拉开帷幕,开创全国先河。

近两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惠民殡葬改革工作,市委书记王玉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指示批示,有力推动殡葬改革扬帆前行;

近两年来,我市惠民殡葬改革步履稳健、铿锵有力,一批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相继出台,“临沂模式”“沂水经验”推广全省,叫响全国,先后有170多个地市前来考察学习,100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近两年来,我市惠民殡葬改革惠民为民、造福于民,全市已建成公益性公墓573处、墓穴49.6万个;每例丧事花销由过去3万元左右降低到数千元,7.2万户家庭受益,累计直接或间接为群众节省费用10多亿元,节约土地3000多亩……

如今,全市惠民殡葬改革,再度吹响集结号。4月3日,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议部署新任务,赋予新使命:确保全市在2019年底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造全国领先的“沂蒙惠民殡葬”品牌。

高度重视 殡葬改革列入“一把手工程”

4月3日召开的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是我市推行“改革推进年”活动以来,全市召开的第一个重大改革现场推进会。

为何把殡葬改革放在“改革推进年”的首位?背后反映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观。

说起殡葬改革,很多人都微微一笑,淡然说道:“这是小事、离中心工作很远。”但果真如此吗?不然。殡葬改革,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全局的大事。这是我市在推行惠民殡葬改革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初心。

说它是大事,是因为惠民殡葬改革所带来的实惠:县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群众就可节省殡葬费用2亿元;通过集中式公墓安葬,可节省90%以上的土地;通过骨灰盒、小墓穴安葬,每年可节省木材1万方……

群众减负担、土地环境受保护,这就是殡葬改革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为此,我市在启动惠民殡葬改革之初,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工作,先后由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组成考察团,赴南方多省考察学习公益性公墓建设先进经验。随之,市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市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县区将惠民殡葬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按50%的比例予以奖补。

同时,各县区还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这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我市惠民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核心所在。

理念超前 一处公墓即是一座公园

我市惠民殡葬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全免费”,即由市县财政承担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使用费等费用。而最终的落脚点,则是改变群众散埋乱葬的不文明行为,在为群众减负的基础上,实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如何才能让群众接受这一殡葬改革新风尚?公益性公墓建设是关键。

春深日暖,东风和煦。莒南县岭泉镇龙山园公墓,株株侧柏叠翠,簇簇迎春怒放。若不是迎面而来的“安宅报恩祈先人千古不朽”的挽联,真误认为这就是一处落在山脚的公园。

说它是公园并不为过。放眼望去,满眼尽是绿意,这正是莒南县建设公益性墓地的生态理念:每个公墓绿化率不低于90%,每一处公墓就是一个公园。

“不只是莒南县如此,全市在规划墓地时,都是秉承公园式建设的理念。”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未来我们还将大力推行树葬、花葬等生态葬,真正实现“低头不见墓,抬头花似锦”的效果。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公园式公益性墓地573处、墓穴49.6万个。

公益性墓地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住。在这一点上,我市各县区依托民政部门,相继设立公墓管理机构,出台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列支专项财政资金,实现公益性公墓管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可循。

其中,莒南县依托各镇街民政所成立公墓管理办公室,建立公墓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专职服务人员,为群众提供殡葬、扫墓等服务;而沂水县则设立了副科级公墓管理中心,制定出台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实现公益性公墓管理的常态化、信息化、规范化、长效化。

移风易俗 白花黑纱寄哀思

清明节前,沂水县东跋山县级公墓内,有三三两两的墓穴前边,摆满了鲜花。

“这是前来祭扫的群众留下的。”该公墓管理员杨永宝切身感受到了殡葬风气的转变。他还记得,前些年,人们清明节扫墓,还要烧纸钱、摆贡品,弄得场面很大。而现如今,只要一杯清水、一捧鲜花,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一简一繁之间,彰显的是沂水县日益培植的厚养礼葬乡风文明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关键短板,其症结落在殡葬的陈规陋习上——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如何根除?沂水县推行了以“厚养礼葬”为主要内容的丧事礼仪改革,推广“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的“追思会”。

在沂水县,一场丧礼是这样的:没有成堆的纸扎、不用披麻戴孝、不上流水席;有的是一朵白花、一块黑纱,有的是乡镇干部主持、村支部书记致悼词。

简单却不失庄重,简约却触动人心。“在世的时候,好好孝顺长辈,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生活;老了的时候,简单就好,不给儿女增加负担。”杨永宝的一席话,道出了人们对厚养礼葬乡风文明新风尚的理解和认同。

沂水县并不是个例,全市以殡葬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文明振兴,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气。

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加强红白理事会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引导、劝导作用。目前,全市共成立红白理事会7232个,实现了村居全覆盖。

殡葬改革,惠民利民。今后,我市将坚定不移地将这项关系国计民生、事关群众福祉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进一步叫响殡葬改革“临沂样本”。

作为此次殡葬改革的主要职能部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将继续下大力气推动惠民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进一步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防止因葬致贫、因葬返贫现象发生,为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脱贫攻坚贡献民政力量。

[责任编辑:杨凡、穆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