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过清明:厦门首座公益性公墓将开建 将成我市主要绿色生态葬区
厦门的多个墓地也都在今年规划建设了更多生态葬场地,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生态葬需求。今年年底,首座公益性公墓人文公园将在集美区天马山开建,届时可满足市民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需求。
今年下半年,厦门首座公益性公墓——人文公园预计将动工建设,选址集美区天马山,毗邻福泽园殡仪馆。人文公园建成后,将可满足市民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需求。据了解,人文公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约14万平方米用地将作为绿色生态葬区包含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墓葬区约占地2.6万平方米,人文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厦门主要的绿色生态葬区。
厦门薛岭山陵园则已在2021年先行推出生态花坛葬,陵园工作人员会在家属的见证下,按照流程为逝者暖穴、灵骨入穴、撒福土、撒花瓣、填土安葬、种鲜花,让逝者融入大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目前,薛岭山陵园已经举办2期花坛葬,有43名逝者无碑深埋。今年,有30多位市民预定了花坛葬。而随着生态葬的普及,陵园今年也将新增450平方米的生态草坪葬区,设置以树木、草坪、水系为主的绿化景观,满足更多人群对生态安葬的需求。
市民 杨女士:因为只要留存这样一份念想的话,其实不管是用什么形式,这样也是一样的意义。不管他的骨灰,他的遗骸,是以什么方式去埋葬,这对在世的亲人始终都会有一个念想。
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薛岭山陵园树葬和草坪葬区域规划骨灰穴位1800个,规划占地450平方米。不过,与花坛葬一样,树葬和草坪葬均采用可降解骨灰盒,骨灰深埋后将与大地融为一体,生态葬区实际上可循环重复使用。此外,结合厦门的气候、环境等特点,树葬区计划种植的树种为榕树。据悉,与花坛葬的“不留名、不留灰”不同,未来树葬、草坪葬采用“留名、不留灰”的方式,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逐渐形成厦门特色的绿色生态殡葬模式。
除了花坛葬,海葬也成为越来越多厦门市民的选择。2008年以来,厦门共举办集体海葬活动16次,1704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集体海葬活动会在4月28日举行,目前名额均已报满。
清朗过清明:福建首个生态葬奖补政策出台 福州本地亡故居民海葬奖补3000元
为引导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不少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日前,福州市民政局、福州市财政局就联合出台《福州市骨灰海葬奖补办法(试行)》,这也是福建省首个生态葬奖补政策。
关于海葬的所有费用全免,那我们到时候还会在海上行驶的时候,我们还会给你们提供点心,到时候海葬结束之后,我们会给你颁发海葬证书。
连日来,福州市民政局殡葬事务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前来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
福州市民政局殡葬事务中心副主任 刘志杰:群众参与的热情度很高,很多群众打电话。一是咨询我们的政策,其次是要对海葬进行预约。
刘志杰介绍,骨灰海葬奖补的适用对象,是指参加福州市民政局组织的骨灰海葬活动,且死者生前为福州市户籍,由申请人向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申领3000元奖补。
福州市民政局殡葬事务中心副主任 刘志杰:通过奖补这么一种方式,来引导群众参与到海葬活动,以海葬作为我们节地生态葬的一个特色(举措)。
刘志杰告诉记者,福州从1997年开始举办骨灰海葬活动,已举办了17届。今年已收到海葬预约量超过250例,突破历年最高量。
福州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 陈凯:应该来讲海葬这种方式渐渐深入人心,更多的市民选择海葬以及其它生态葬的一种葬法,树葬、花坛葬等等新型的形式,从传统的一种丧葬陋习逐渐改变成现在文明简约的一种方式,这是这几年殡葬行业很大的一个改变。
【新闻观察1:推广生态安葬 还应提升服务的人文性】
如今,在厦门,生态安葬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如何进一步推广这种风尚,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关注?请分享一下你的观察。
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逝者和家属选择树葬、花坛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这些方式很有意义,确实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在推广生态安葬方式的同时,我认为,还要更多关注传统的孝道文化、殡葬文化。自古以来,“葬”与“祭”一直都是殡葬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当前,通过生态安葬的方式,改变了人民对逝者遗骸的安置观念。但我认为,还应该关注到这些参与生态安葬方式的人,那些生者。在每年比如说清明,逝者忌日等时间节点,如何寄托哀思,表达思念。比如说,刚刚新闻中提到的,薛岭山陵园新推出的树葬、草坪葬采用“留名、不留灰”的方式,既能够绿色、环保,同时也能够让亲属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寄托哀思。有了名字,仿佛思念的倾诉和表达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另外,生态安葬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人文和习俗,比如有的陵园会在清明期间,会在生态葬的树木上挂满逝者的名字之类的方法,我觉得需要更多地关注这种对生者的关注,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安葬。
我想通过不断拓宽生态葬的产品供给,关注殡葬习俗,同时提升生态安葬的设施和服务的人文性,让市民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将提升大家对生态葬的接受程度。
清朗过清明:思念不打折 “云祭祀”渐流行
讨论完了生态安葬,我们再来关注清明祭扫,每年的清明节,远在他乡无法回家扫墓的大有人在。特别是今年的清明假期只有一天,来来回回的时间更是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年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的“云祭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网上祭祀”的新型追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大家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来尽情表达内心对故去亲人的想念。
受访者:有一个微信网上纪念,网上叫云纪念活动,在网上有音乐,有啥的,各种纪念都挺好的。也可以写一些祝福语言。
今年,“厦门云祭园”网上祭扫平台继续提供免费网络祭扫服务。2020年3月,“厦门云祭园”上线,主要为弥补一些海外华人华侨或在外工作的游子无法及时赶回厦门,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逝去亲友告别会的遗憾。
在“厦门云祭园”,市民可进行纪念馆创建,不仅可以上传逝者音容笑貌(相册),还可以进行背景音乐更换、弹幕关闭、祭台隐藏、评论关闭等设置。祭拜者还可以在页面上选择赠送鲜花、蜡烛、元宝、灯具等各种线上祭品。上线三年来,在“厦门云祭园”采取网络祭扫的群众已达到43.6万人次。科技赋能,温情送别逝者最后一程,厦门不仅有云祭园平台,还推出了云守灵、云讣告、代客祭扫等多种新型殡葬服务形式,为逝者家属传递缅怀与追思。
【新闻观察2:回归本质 让网络祭扫寄托哀思】
其实网络祭扫应该说是在新冠疫情之下流行起来的,虽然方便了不少无法到场祭扫的人寄托哀思,但近来,网络祭扫领域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去年我们厦门就发布了一起人活着却被“网络祭奠”6年的案件,我记得当时还上了热搜。所以,对于日渐流行的网络祭扫,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互联网+祭扫”有助于推广绿色低碳、文明祭拜的清明新气象。但不可否认,现在网络祭扫涉及的一些比如说随意注册、建设线上纪念馆,设置所谓的香火排行榜等问题,需要予以重拳出击。这个清明节,国家网信办就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当前多部门都已对网络平台服务协议、技术标准、安全责任进行了立法规范,网络祭扫平台同样有遵守义务。对此要加大审查监管力度,在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动态巡查外,我认为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网络祭扫行业规范,为行业企业发展划出“红线”,让网络祭扫回归本质,成为人们寄托对逝者哀思的又一绿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