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霍文明:社区疫情防控连轴转殉职,全家福里少了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8 15:34

2月29日,离霍文明去世将近一个月,山东滨州春寒料峭。远在新疆当兵的儿子霍腾飞仍只能对着照片追念,无法归来祭奠父亲。

霍文明今年刚满50岁,生前是滨州市青田街道黄河社区党委书记。根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20日,全国已有3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因公殉职。霍文明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涌,大量基层城乡社区工作者身处防疫一线。正月初一,霍文明就回到工作岗位,排查疑似病患、给隔离者送生活物资、发放防控传单……用同事的话说,“他连轴转,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

意外发生在2月第一天。这天凌晨,霍文明因剧烈头疼、呕吐送医,终因救治无效在凌晨辞世。赶上疫情,霍文明的遗体火化后很快下了葬,丧事草草办完。青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长永说,他和同事们约好,等疫情过去,等到山花烂漫之时,再一起去霍文明墓前看望他。


霍文明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鲁北平原与黄河三角洲腹地。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山东省于1月25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也是在当天,滨州市出现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这天是正月初一,农历鼠年的第一天。青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按要求回到工作岗位,抵御来势凶猛的疫情。青田街道下辖的黄河社区党委书记霍文明,在接到街道办通知后也返岗工作。

圆脸短发,体态微胖,话不多,这是一位同事对霍文明的印象。50岁的霍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滨州人,1988年参加工作之后,先是当了一段时间的民办学校老师,此后便在滨州市长期从事社区基层工作,一直到现在。

青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长永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滨州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霍文明就已在为当地的精准扶贫、清洁取暖、旱厕改造工作而奔走,“他一直盯着现场,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

大年初一回到岗位之后,霍文明肩上担子也不轻——他挨家挨户给居民发防疫传单,宣讲防疫知识,在村子里张贴材料;他组织人员在社区挂起红色的防控标语,入户排查疑似患者,统筹发放防控物资,还要督导劝返点的值守工作。

黄河社区道门于村村支书于炳光说,道门于村还是霍文明所负责的村。因此,除了处理黄河社区的整体防控事宜之外,霍文明还要重点盯住道门于村。

道门于村共有130余户。1月28日,霍文明逐户进行第三次信息摸排,并向村民介绍疫情防控常识。1月30日早上,在布置完黄河社区的疫情防控后,他又赶到道门于村值班。这天晚上,因黄河社区另两个村庄各有一位村民曾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霍文明又到两人家中,安排居家隔离事宜,“他工作到晚上10点才回家。”

黄河社区隶属于青田街道办下面的田楼管区。田楼管区相关负责人张新臣告诉新京报记者,疫情防控工作繁杂琐碎,从正月初一开始,霍文明每天早上8点上班,忙到晚上是常态,没有休息过一天,“连轴转,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每天要等事情做完了才回家。” 


霍文明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夜间突发疾病殉职

霍文明去世的前一天,是正月初七。这一天,他照例早起上班。

张新臣告诉新京报记者,这天早上,霍文明早早来办公室领取防控物资,赶到社区发放给民众。随后,他把买来的蔬菜、馒头和两桶油等生活物资装进自己车里,开到拐沟李村,给两户隔离家庭送去。中午回到办公室吃饭时,霍文明说头疼得厉害,午饭没怎么吃。下午,他又返回道门于村值班。 

一位同事回忆,霍文明患有高血压,每次犯病时,往往吃上几片药,便继续工作。但这天下午,头疼并没有消散。一段公共视频显示,当天下午4点多,在道门于村的一个检查点,霍文明右臂戴红袖章,口戴蓝色一次性口罩,举起双手,不时按压着头顶和太阳穴。

这天,霍文明多次向于炳光提及自己头疼。“我对他说他应该去看医生,”于炳光告诉新京报记者,霍文明拒绝了这个建议,“这几天忙成这样,哪有空去”。下午六点,在大家催促下,霍文明才开着车离开道门于村回家。

对于霍文明的去世,弟弟霍雪峰一直心存悔恨。他回忆,霍文明那天傍晚开车回家,家门口停车场很大,但还是蹭到了自己的车,他还抱怨哥哥开车技术不行。下车后,霍文明摇摇晃晃,捂着头回到屋里,“那时候他怕是已经脑出血了,要是我细心些该多好。”

此时,霍文明的身体已经极不舒服,但同事还是看到,霍文明在微信群、钉钉里与同事沟通工作。

几小时后,霍文明开始呕吐、头痛加剧,2月1日凌晨2时被送往当地医院急诊科抢救。凌晨4点,不幸的消息传来:霍文明走了。

张长永回忆那一幕十分不忍:霍文明的妻子跪在床前,紧紧抓住他的脚,哭着求医生继续抢救:“他的脚还是热的啊!”但霍文明终究没能救过来。

霍文明的父母,与他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父亲还是村子以前的老支书。霍文明每天晚上都会上父母家看看,惟独1月31日这晚因头疼没有去。一次“缺席”,让父子天人永隔。

霍文明(右)与妻子、儿子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盼儿子结婚成家立业

2月2日,是同事们送别霍文明的日子。张长永说,这一天滨州阴云低垂,雪花纷飞,他觉得自己“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悲戚”。安排完疫情防控工作后,他和一位同事驱车赶往当地殡仪馆,为霍文明送行。

霍文明的身后,留下了相伴多年的妻子、在外当兵的儿子,还有一对皆已年过八旬的老父母。丁炳光告诉新京报记者,霍文明曾在闲谈中和他提及,自己的心愿是儿子霍腾飞尽快找个对象,看着他成家立业。数日后,儿子霍腾飞才在电话中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但疫情汹涌,他回不了家。

张新臣说,霍文明尽管话不多,但做起事来不怕苦、不嫌累,几乎没听他抱怨过什么。基层事务琐碎,黄河社区的几个村子,霍文明往往要来来回回地跑。日子久了,社区里流传着一句话:“有啥事,找老霍。”

在丁炳光印象里,霍文明办事认真。春节前,道门于村进行旱厕改造,霍文明每天在现场盯着。有村民不理解,他就上门去沟通,还认为旱厕改造不能搞一刀切。“他一直很敬业,”丁炳光说。

尽管与霍文明相识多年,但丁炳光从没和霍文明一起喝酒聚餐过。大约半年前,霍文明来村里建贫困户档案,时近中午,才留在丁炳光家吃了顿饭。丁炳光蒸了馒头,炒了几个家常菜,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些家长里短,“他很随和,和大家打交道时有说有笑,平易近人。”

据滨州当地媒体报道,2月11日,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前去探望了霍文明的家属。佘春明代表滨州市委、市政府,向霍文明家属表示了慰问。

霍文明父母的家,是四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房里,墙上镜框中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霍腾飞同爷爷奶奶的合影,另一幅,是霍文明一家三口的合照。

2月7日下午,张长永在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曾来过霍文明父母家。望着墙上的照片,他感喟不已:“全家福里独独少了他。”


新京报记者 潘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