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小巷丨马王街有家荣华斋茶馆 生存至今热闹场景不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22:48

5月31日,长沙马王街,老荣华斋,不远处的高楼是湖南国金中心。图/记者李林冬

东庆街的传统小吃。

郑寿山手绘。

长沙老城区,南北方向最长的小街巷,原来当属北正街。但还有“一条”同样是通南达北的小街巷,自北向南由落星田、东庆街、马王街和都正街连贯而成,长度不亚于北正街,也是市区热闹的街巷之一。而今,北正街业已拆除,由落星田,以及被解放路和人民路“隔断”的东庆街、马王街、都正街却还依然存在。如果要感受长沙的市井气息,最好悠闲自得地踱步在这条直线组成旧风犹存的小街小巷中。

文/郑寿山

影剧的票价很贵,逛落星田、东庆街、马王街、都正街最经济实惠

长沙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骨干道路不多,而纵横交错的小街巷密如蛛网,从而构成了平实、寻常却又丰富多彩的街巷风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参与修建京广复线的社会劳动中,我和聂同学、张同学三个辍学青年,相互结识,拥有共同的情趣爱好,成为莫逆之交。

聂同学住在省人民医院原来的大门对面,张同学住在柑子园17号,我住在游击坪3号,相隔的都不远。闲暇之时我们三人就穿大街走小巷,而走得最多的就是落星田、东庆街、马王街、都正街。这四条连为一体的街巷又长又直,很适合我们边走边聊。那个年代的业余生活,异常单调,观看影剧的票价很贵,逛街走巷这个“娱乐项目”最经济实惠。那时候,小街小巷别说汽车了,就是自行车也少见,走的只有行人和人力板车。我们常常是先走到落星田再走到都正街,然后又走回来在东茅街或柑子园路口分手,各自回家。

这连贯的四条街巷,最热闹的地方在马王街到都正街这一段。省人民医院大门附近的东门捷径巷口,每天下午一个卖油炸臭豆腐的,摆出两张小的矮方桌、矮凳子,忙不迭地招徕吃臭豆腐的人。臭豆腐二分钱一片,从油锅里夹出滋滋作响的臭豆腐,用筷子把中间戳开,淋上辣椒、蒜末、调制的蘸水,一股特有的诱人香味便弥漫开来。一些炸油货卖小糖人和棉花糖的摊点也在修业小学两边沿街排开,引得放学的小学生蜂拥而至。像臭豆腐、油炸馓子和麻花之类,都是下午至傍晚的选择;米粉、包点、剁饼是早餐所需;馄饨则是夜宵首选。

张同学酷爱写作,他把用体力劳动赚来的钱,买回笔墨和一摞摞稿纸,躲进不御严寒酷暑的木板小楼,伏案疾书,笔耕不辍。

马王街上有家“荣华斋”茶馆。这是一家街巷深处极普通的不上档次的小茶馆,茶客多为长沙“老口子”以及从事建筑维修的工头和拖板车的搬运工人。张同学每每写完一个篇章,就常常在下午邀着我们去“荣华斋”,我们选个靠近店堂里面的座位坐下,泡上茶水边喝边聊,话题常围绕他文章的情节而展开,我们静心地聆听,每每感觉受益匪浅。茶馆一般喝早茶和上午茶的人较多,喝下午茶的人相对少一些。清贫苦涩的岁月,能坐在茶馆喝上五分钱一杯的茶水,听好友讲创作心得与成绩,已是一种不大不小的享受。

好友重回长沙,但同游充满青春记忆的街巷却未成行

时至1965年夏秋,我奔赴位于湘中衡山的一个地质队,为国家探寻宝藏;张同学被街道办事处动员下乡,下放到浏阳大围山中岭公社中岭大队,扎根农村,他的行李箱除了几件简单的衣服外,都装满了稿纸。

后来,张同学的作品流传全国,终于实现了他十多载的夙愿。

若干年过去,我们三人又各自回到了长沙,我们开始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的要继续潜心写作,有的带职读大学考律师资格,都要恋爱、结婚、生子,却也没有一同“重游”由落星田、东庆街、马王街、都正街这几条充满我们青葱岁月情愫的街巷。

2000年前后,新拉通的解放路把东庆街与马王街“隔断”,新建的人民西路立交桥从都正街东段穿过,使得四条街巷再也不能连贯成一条笔直的长街了。

而令我惊叹的是,半个世纪过去啦,马王街上当年名气不大的“荣华斋”茶馆包子铺,竟然在商海潮起潮落中,生存至如今。眼下“荣华斋”久经沧桑,凋敝的门庭,三分之一已改做其他经营,茶馆里只有几张方桌,茶客寥寥无几,当年热闹场景已不再。然而正是老旧街巷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几家老门店,依稀唤醒我内心几近忘却深情的青春记忆。只要这些老旧街巷依然存在,我就会有事没事常来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