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纪念父亲去世只摆200元酒席,陕西宝鸡“红白理事会”管理有一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02:18

摘要:陕西宝鸡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的招待范围、办席标准、规模上限、烟酒档次、车队乐队等作出明确规定。

“从前过事太麻烦,样样都要花银钱。有了红白理事会,服务把关不浪费。”这是记者最近在陕西宝鸡市千阳县张家塬镇王家庄村采访时,村妇代会主任李寅菊即兴说出的一段快板。从2015年起,宝鸡开始在市、县(区)、镇每年分别重点抓3个村庄,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由村干部、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乡贤能人等加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对婚丧嫁娶的招待范围、办席标准、规模上限、烟酒档次、车队乐队等作出明确规定。在红白理事会的倡导下,孝悌和睦的家风、淳朴和谐的村风正在回归传统当地农村。

 

“搭台演戏、唱歌跳舞、乐队助阵……红白喜事‘热热闹闹’的景象”,以及因“办一场筵席欠一屁股债、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不断走高是‘习以为常’” 的现象,其实也不仅仅是宝鸡市农村的常见情景,在全国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诚如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鲜萍所说,农村借生子、当兵、乔迁、入学、祝寿、买车等为由头大办宴席,讲排场、比阔气,带坏了村庄的风气、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诚然,对于农村每逢红白喜事都要来“热闹”一番的做法,也不应简单否定或者一棍子打死,毕竟这也是一种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问题在于“热闹”得有点过,在有些地方则是太过了。因此,无论是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来说,还是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讲,甚至从保障每一户农户、每一个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掉队的要求考虑,我们都应该采取必要的举措,刹一刹这股歪风,规范农村的红白喜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宝鸡市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并提供把关服务的做法值得倡导。

 

由村级红白理事会来全程把关服务,因其公开、平等而从根本上抑制了村民相互攀比心理的滋长,从而消除了讲排场、比阔气之风的蔓延,还农村红白喜事一个节俭、热闹、文明的传统环境。今年4月的一天,是朝阳村村民雷玉涛父亲去世3周年的日子。他们一家接受红白理事会的建议,最终的花费只有一桌酒席,200多元钱。难怪雷玉涛动情地说:“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既保留传统又不铺张浪费,我们也尽到了孝心。我打心眼里认同红白理事会。”目前,在宝鸡全市1729个行政村中,已经有70%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于理事会的积极参与,仅今年以来,宝鸡累计遏制了400多起铺张浪费事件,为群众减负6000多万元。

 

如果说,举办红白喜事是一种保持生活的“仪式感”的话,那么,真正的生活仪式是人的内心与世界之间的一座桥,带来的自我暗示理应让人更加专注认真,也更能体味日常中的趣味与美好。然而,如果办红白喜事最后给村民带来的只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怨气,那么又有什么“趣味与美好、怀念与感恩”可言呢?让农村的红白喜事回归传统和初衷,保持其应有的生活仪式感,让仪式感发挥承载文化符号的功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