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湘西大地上(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09:33

  图为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园。周建华摄

  一

  回到济南已经一年多了,王封军仍会不时想起湘西,想起“凤凰古城”和凤凰县,想起在那里挂职扶贫的近千个日日夜夜……

  2017年金秋时节,王封军得知自己入选山东省济南市扶贫协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职干部工作队,将去凤凰县挂职扶贫。当他知道自己还是工作队第一批出征队员时,王封军的自豪感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兴奋劲儿,如喷涌的趵突泉水一样欢快地奔腾在他的心间,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到湘西……

  两个多月后,王封军如愿踏上了湘西大地,凤凰古城的美景让他沉醉,但部分百姓的贫穷状况也震撼了他的心——“篱笆房、泥巴水,出门全靠两条腿……”这不只是“顺口溜”,更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他们这些扶贫干部必须全力去攻克的难题。

  工作千头万绪,村子、村民的贫困原因和程度千差万别,群众的诉求五花八门、期盼多种多样。出征前,王封军所做的思想准备、经验积累、工作规划、解难预案等等,一时难以适应眼前的工作。王封军明白,必须要尽快融入并找到突破口。

  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凤凰县十七个乡镇一百多个村。刚开始,面对当地百姓口音浓重的方言,王封军几乎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笑,他也跟着一起笑;他们皱眉,他就赶紧向同行的地方同志请教,然后把情况记在记事本上,一些现场学到的方言、俚语等也一并记录在册。一个多月后,他再走村串街与村干部和村民交流时,连听带猜就能弄懂七八成了。这为他开展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一些后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在一次次深入群众、深入乡村的调研中得来的。

  一个初夏的正午,他走到凤凰县廖家桥镇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名叫“边城茶社”的地方,门上挂着一副有趣的对联,门楼边还有“家厨”“八斗丘”“天下凤凰茶业”等招牌。这间风趣而不乏诗意的茶社,猛然启发了王封军,让他注意到了凤凰县的又一个侧面——茶产业和茶文化。凤凰县出产西原茶,口感不错。王封军想到了自己认识的一位济南孟姓企业家。凤凰的茶香和茶趣,孟经理一定感兴趣。如能得到孟经理的支持,将凤凰西原茶推广开来,这儿的百姓可凭茶叶实现增收,孟经理则拓展了业务,广大茶友也多了一个饱口福的机会,能品到来自凤凰古城的香茗,岂不是一举多得?

  说干就干,他马上邀请孟经理到湘西实地考察凤凰西原茶。一次,两次,三次……孟经理终于被王封军的真诚打动了,同意“先到湘西看看再说”。没想到,孟经理随王封军一起乘车,从山下一圈一圈绕到海拔一千多米高的茶园后,一下车就因晕车吐了起来。他也因此切身感受到了扶贫干部的不易,竟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样实打实地为百姓的脱贫增收而绞尽脑汁想办法、做实事。

  “我只是来了一趟,王封军他们这些青年扶贫干部,却要在这样的险路、苦路上,来来回回几十次甚至是几年,真是令人感动、敬佩!”孟经理也决定,做一个王封军所说的那种“不只有企业,更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为湘西脱贫攻坚尽一份力。

  此后,处于深山人未识的凤凰西原茶,走向济南、畅销全国;湘西黄牛肉、蜡染产品被推广到济南、南京、长沙和国际市场。

  促成这桩事,也让王封军深感自豪。他在扶贫战场上淬炼成长,头上早早生出了白发,心中的幸福感、自豪感却如汇入了春水的溪流般更丰盈、有力了……

  二

  与此同时,另一种湘西特产——十八洞村猕猴桃,也从沈从文的名著《边城》故事发生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跨越千山万水飞到了济南百姓的餐桌上。

  想到泉城家乡的父老能品尝到来自武陵山深处的水果,看着眼前十八洞村的果农高兴地数着卖桃挣来的钱款,田然灿烂一笑,悄悄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暗暗鼓劲儿道:加油!

  1978年出生的田然曾在云南、四川上军校、部队服役十余年,那边方言与湘西话相仿,所以田然到了湘西没什么“语言困难”。正因如此,他一到挂职扶贫的湘西花垣县,就被委以重任:帮助推销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出产的猕猴桃。

  这是他加入工作队后领受的第一个任务,也是他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区机关信访干部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陌生领域、陌生工作,难度不言而喻。作为工作队中济南市槐荫区干部的“代表”,他不想初来乍到就“掉链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田然一头扎进猕猴桃园,仔细了解十八洞村猕猴桃的情况,感觉以目前的品质,面对挑剔的消费者,销售难度真的不小。但他也知道,再难,也必须迎难而上。

  望着云遮雾绕的群山,田然思考着、准备着。他一方面向选派他们到扶贫一线的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发动有销售能力或平台的亲朋好友。“我们没有机会到扶贫一线尽微薄之力,就努力当好咱们济南扶贫湘西工作队的坚强后盾。”他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这位朋友带头一次性购进了二十箱猕猴桃,获赞无数。人心齐,泰山移。价值八十多万元的猕猴桃很快就销售一空,其中大半是田然协助售出的。

  首战告捷,田然信心大增。但年底分红时,他发现分到十八洞村贫困人口手里的分红款并不太多。增产不增收,原因何在?深入调研后,他发现问题出在成本管理上:花垣县地处湘西武陵山腹地,物流成本高;鲜果运输又要经过层层中转和分选,流程中的开支和损耗让成本居高难下。最终分到果农手中的钱,也就低于预期。

  田然多方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后,决定从果品分选这个源头上做起,用扶贫专项资金帮着建起了价值二十多万元的猕猴桃分选线。因其能高效率分选出不同等级的果品,田然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按果品等级与销售方洽谈对接,拿到最理想的价格,大大降低了物流及损耗成本。次年猕猴桃进入盛果期后,田然底气十足地联系济南连锁超市前来采购,让十八洞村的猕猴桃能销售得更快更好,走进更多济南人的视野和果盘。

  恰在这时,他听说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花垣县姑娘石佳回乡创业了,不仅成立了服饰公司,还发起了一个“让妈妈回家”的公益项目,即带领着家乡的妈妈们学苗绣,让她们学成后在家就能工作,挣钱和照顾家两不耽误。这是一个不错的扶贫项目!田然很欣赏石佳这名“八〇后”的闯劲和担当精神,决定用“扶贫车间”专项资金,助她们一臂之力。

  但田然的这个提议却没能马上通过,相关部门在专项资金的拨付上提出了疑问:“扶贫车间”,必须要有厂房、车间和基本的生产线设备。“没有厂房,也没有生产线,怎么能叫‘扶贫车间’?又怎么能动用‘扶贫车间’专项扶贫资金给予支持?”

  “再大的车间或厂房,再多再完整的生产线,最终不都是为了解决就业、增加务工者的收入吗?”田然为此一次次与相关领导坦诚沟通,一遍遍找相关部门陈情要义,几次带着有关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他们看到那个小小绣坊里,绣娘们满脸幸福地飞针走线做着活,一个个造型别致、色彩鲜亮缤纷的传统服饰绣品,变戏法似的从她们的手中一点点长大、飞出,令人爱不释手……这样的景象,让相关部门终于下定决心,按田然所说的“试试看”。

  拿到专项扶贫资金后,负责人石佳立即扩大了作坊,聘请设计师和苗绣非遗传承人,免费培训了上千名苗族妇女学苗绣,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一百三十多人。学会手艺后,绣娘们边绣东西边照顾家,绣好的成品交到公司统一销售,绣娘们按件拿工资,一月一结。一些外出打工的妈妈们纷纷返回家乡,在家门口快乐地就业挣钱。

  扶上马,送一程。田然又与家乡槐荫区有关部门协调,在济南市的热门旅游景区内给他们免费提供了一个三十多平方米的摊位;还帮他们在网上开辟销售平台直播带货,订单立即接踵而来。“产销一条龙”,更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如今湘西的苗绣已走出了国门,卖到了世界上很多地方。石佳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细数湘西苗绣喜人的前景和石佳所取得的成绩,田然比自己拿了冠军还骄傲,嘴巴乐得合不上。

  同时他还不忘提醒我:多喝点茶,这是来自湘西凤凰古城的西原茶,很甘甜,很润心。

  三

  “刚到湘西时,真的是各种的不适应,用一个字形容是‘冷’,两个字形容就是‘窘困’。”与田然年纪相仿的王大见,既是济南市卫健委派遣的挂职干部,也是一名皮肤病治疗专家。回想起第一次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的情景,王大见几次潮湿了双眼——谁能想到,一个在当时还算是州里比较好的皮肤科,所有的设备仅有一台陈旧的电离子机和一个损坏数年、无法维修的激光治疗仪?最基本的设备都缺乏,如何开展医疗工作?王大见真有种“有劲儿使不出”的纠结感,但同时也真切地感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将要面临的挑战。

  但他有信心。“东技西引”“双重结对”的济南扶贫协作模式,“湘西所需,济南所能”的真情帮扶情怀,是支撑他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他一方面积极向济南市卫健委等家乡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用实力和事实说话。

  下乡走访、义诊时,他发现潮湿的天气和辛辣的饮食习惯等因素,让这里的皮肤病患者为数颇多,但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的老人,对皮肤病基本没有概念,看他这个皮肤科医生的眼神也怪怪的。加上他的湘西话还不熟练,沟通和诊疗都颇为困难。

  有一次在凤凰县腊尔山镇流滚村义诊时,其他科的医生诊桌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王大见跟前依然一个病人也没有。好不容易,他瞥见旁边一位看胃病的大爷手上缠满了纱布,立即热情地上前问:“大爷,您双手这么重的皮肤病,怎么不看医生?”

  “这算啥病?就是碰着时有点疼,不碍事,不用看。”大爷说完,转身就要走。

  王大见连忙拉住大爷,让他坐下,一边轻轻解开纱布,细心地消毒、上药,一边给他和周围的村民宣传、讲解皮肤病的危害。

  几天后,那位大爷带着一名老哥找到了王大见。一见面,大爷就给王大见竖了个大拇指,连声说“济南的医生厉害”,说他的手现在怎么碰都不痛了,让王医生快给跟他来的老哥看看。

  撩起那位老哥有意遮盖着双手和胳膊的袖子,王大见不禁愣住了:一些伤口已明显感染成溃烂之势,再不抓紧治疗,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

  这事更坚定了王大见的决心:一定要说服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想方设法把州民族中医院皮肤科打造成一个整洁规范、设备齐全的特色专科,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理论扎实、业务过硬的皮肤科医护人员。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一次次的义诊、宣传,一个个患者的诊治、康复,慕名而来找王大见咨询、诊治皮肤病的男女老少越来越多,完善、打造特色皮肤科的提议也终获通过。

  王大见被任命为州民族中医院皮肤科第一主任。制定“三步走”发展规划;利用现有条件,巩固和规范原有治疗项目;争取支持,开展多项诊疗新项目;规范查房、治疗及手术流程,切实提高皮肤科医生诊治水平……一项项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着。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王大见的建议下,济南市先后组织安排了两百余名医疗专家赴湘西组团式精准定制帮扶,同时湘西州各医疗机构选派了三百多名中青年医师到济南进修学习。

  “初入神秘的湘西,这片云雾茫茫、山路弯弯的大地,曾让我倍感陌生;如今这片土地摆脱了贫困,我也被这人杰地灵、山美水秀的湘西大地深深地吸引,它已成了我情相连、梦常回的第二故乡。”这是王大见的感怀,也是工作队所有队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