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墓,大变革”,从去年5月10日开始,临沂市沂水县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趟出了一条基层殡葬改革的有效路径。截至目前,全县已有7600余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
据介绍,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实施以“殡葬全免费”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籍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部免除。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沂水县推进殡葬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边建边用,严格按照民政部的标准要求建设公墓,1亩地起码建200个双穴,双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单穴不得超过0.5平方米,同时搞好绿化、硬化、停车场、集中祭奠点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当融入人文和文化元素,让公墓既好看又好用。
殡葬全免费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群众主动把原来修好未用的坟墓整平,有的群众把原来打好的棺材拆作他用,农村丧事过度殡葬、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杜绝,佩戴黑纱、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鞠躬代替了磕头,献花代替了烧纸,“厚养俭葬”新风尚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沂水109处镇级、1处县级公益性公墓已全部建成,顺利实现了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全面满足群众殡葬需求的既定目标;全县已有7600余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其中,新进公益性公墓7200多人,自愿将旧坟迁入公益性公墓2300人。110处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实现新逝人员100%进公益性公墓。
沂水县殡仪馆改制 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日前,沂水将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回归殡葬服务公益属性,遏制殡葬不正之风的发生。对殡葬改革后殡仪馆的管理运行费用,全部由县财政兜底,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确保殡仪馆的正常运转和殡葬全免费政策的落实。
“改制后,殡仪馆的职工思想有所波动,担心波及他们的利益。”沂水县民政局副局长贾文勇说,为打消职工的顾虑,他们首先保持殡仪馆职工的岗位,其次保持工资待遇,三是在改革期间不裁减人员,稳定了殡葬职工的情绪。
同时,对殡葬职工待遇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以此对他们进行制约,保证殡仪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滑坡。
“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输在终点线上。”沂水县还拿出资金,更换了火化设备,取消普通炉,全部使用高标准火化炉;骨灰盒全部由政府采购,人性化设计,确保质量和美观,达到了火化标准、骨灰盒标准的统一。
另外,还加强对遗体运输车辆的属地管理,设立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一旦发现工作人员吃喝克扣现象,或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现问题,若情节不严重,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坚决予以追责和打击,甚至直接取消运尸资格。
今夕对比:24套公墓占地相当于 1处老墓占地面积
近日,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金銮福泽园公墓,记者看到成排的小松树长得郁郁葱葱大理石砌成的墓穴、墓碑井然有序。“现已建成大理石墓穴231套,占地1.1亩,而老墓地有122座坟墓,却占地21亩。”该公墓管理员林兆松指着位于公墓南侧的林家官庄村老墓地说,公益性公墓太节省土地了。
记者顺着林兆松所指的方向,看到林家官庄村老墓地与金銮福泽园公墓紧紧相邻。老墓地的坟墓分布不均,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杂草丛生。老墓地于1979年开始使用,其中最大的一个坟墓占地达到81平方米。
“24套公墓占地面积相当于1处老墓地占地面积。”沂水县民政局副局长贾文勇指着老墓地一处坟头说,这个坟头占地33.16平方米,占地范围共计79.9平方米。然而,新公墓每个墓穴占地0.45平方米,加上绿化、道路等共计3.33平方米,79.9平方米可建24套新墓穴,一套墓穴可安置两名逝者,这样就可安置48名逝者。
在老墓地的一头有一处建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林兆松介绍道,这是1989年林家官庄村建的一座劳动人民纪念堂,俗称骨灰堂,可存放逝者骨灰盒125个。但由于当地讲究“入土为安”的风俗,没有得到群众认可,就未投入使用。
2017年6月,四十里堡镇建成了公益性公墓金銮福泽园,规划面积65亩,为周边11个村8611人提供安葬服务。为节省土地,该镇还计划将林家官庄村老墓地改造为镇级公墓,可新增墓穴3800套,满足全镇6.8万人近20年的安葬需求。
贾文勇称,按照每座散葬坟头大约占地10平方米左右计算,再加上分布不规则,坟与坟之间还要保持一定距离,1亩地最多建20处坟墓,全县每年去世人员按此方式安葬的话,需要300亩—400亩地.而建设的公益性公墓,1亩地可建200处双穴墓,一年仅需20亩—30亩地,即可满足群众的安葬需求,节省了90%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