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善桥,让老年人吃出幸福味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1 15:44

如何在老年时期吃得舒心健康是所有人终将面临的问题,也是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值得思考的话题。今年被评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的南京西善桥街道率先垂范,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同样的菜品呈现4种形态

舒缓的餐前音乐响起,居住在西善桥街道安居福仁颐养中心的老人们三三两两迈出房门,来到大公共区域,选择喜欢的桌椅位置坐下,等待餐食的分发。摆放在每张桌子中央的插花和小玩偶,为一天的用餐点亮了好心情。

护理人员把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从房间推出来,热乎乎的饭菜被一一端上桌。不难发现,同样的三菜一汤,送到不同的老人面前,呈现出的样态不尽相同:有的蔬菜、肉块颗颗完整,有的被分解成碎末,还有的被打磨成了糊状。

护理人员告诉记者,安居福仁借鉴国际最先进的养老饮食加工模式,为老人提供4种形态的餐食选择——“普食”“一口食”“碎食”“糊状食”,分别适用于咀嚼功能正常、咀嚼功能困难、不能够咀嚼但能够吞咽、不能咀嚼且吞咽困难的长者。

“把所有饭菜混合在一起,普通人食用都感到痛苦,何况老人。”护理人员说,为了保障食用口味,颐养中心细化备餐工作,将每一道菜单独放在小型料理机里搅碎,分开盛放。

据介绍,每一位老年人来安居福仁办理入住时,机构的医生、护士、康复师首先会合力为老人进行整体病情诊断和吞咽测试,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口腔能力制定营养管理计划,提供膳食护理方案,待家属签字认可即正式生效,随后,由护士与护理员、厨师进行对接,有针对性地为每位老人定制专属套餐。

不断平衡膳食结构

去年1月,91岁的徐奶奶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安居福仁。体重仅有60多斤的她,额头上挂着淤青,随身携带着大量药品。由于重度失能,独居的徐奶奶在家里经常摔跤磕碰,她还患有高血压、肠胃等方面的疾病,每日都离不开各类药瓶。“消瘦导致徐奶奶体力不支,连穿衣服都喘得厉害。”工作人员说。

一年过去,徐奶奶的体重恢复到了80多斤。更令人欣喜的是,坚持饭食调养为主、康复锻炼为辅,老人重获一定的自理能力,其失能等级从之前的重度降为轻度。老人如今摆脱了一大堆药物,为家属节省了不少费用开支。“送老人来这里,真是送对了。”徐奶奶的女儿很感动地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独居在家时,吃饭时间往往不规律,饮食偏好严重,仅选择自己喜好的口味,长此以往,营养失调、体能下降、多方病症滋生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在工作人员提供的近日食谱上,记者看到,安居福仁每日有三餐两点心:早餐是固定的牛奶、鸡蛋和不同种类的粥或面食,上午分发时令水果,中餐有大荤、小荤、素菜以及荤汤,下午提供特色甜点,晚饭相对清淡,包括一荤两素一素汤。养老餐食经过医生和营养师把关,为这里的老人保障了饮食在时间和营养搭配上的稳定与平衡。

针对具有不同病情的老人,护理人员会分别给予专门关照。如血糖高的老人,会帮他们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早晨适当减少粥的供应量。在安居福仁的护理站,记者也看到墙上贴着“常见水果热量排行表”,便于护理人员参照。机构每两周会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动态调整饮食安排。

一起吃饭才更香

“老人独自在家待久了,难免精神不振,没有胃口,而到助餐点一起吃饭,不仅方便安全,饭也吃得格外香。”西善桥街道中心厨房的负责人说。

除了机构养老以外,西善桥街道特为居家养老的长者们建有1个中心厨房,15个养老助餐点,实现了10个社区助餐点的100%覆盖。居家的老人们不管身在哪个社区,都能在住所一公里内找到助餐点。每天到了吃饭时间,老人带上市民卡,到附近的助餐点排队刷卡领餐,就能与社区其他老人一起度过用餐时光。

对于68岁的程奶奶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去助餐点吃饭。她说,儿女工作忙,平日自己一人在家玩手机、收拾家务,孤单到甚至会自言自语。而去助餐点吃饭的时候,碰到的都是同龄人,大家一起随便聊聊,心里就舒坦不少。

为了尽可能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口味选择,助餐点每日提供4大荤、4小荤、4素菜共12道菜,让老人自助选择。中心厨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饭菜相比南京其他区域的助餐点要便宜些,“西善桥街道老年化程度相对较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的经济条件有限,我们会格外照顾。”助餐点还分别针对60岁以上老人、75岁以上老人、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给予不同层面的优惠。

考虑到辖区还有很多腿脚不便或不愿出门的老人,配餐点还会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将饭菜送到老人手里。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正是助餐点的一盒盒饭菜,经工作人员之手,送达各个社区的老人家中,风雨无阻,为居家的老人们解决了特殊时期的吃饭问题。

(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