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殡葬改革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马龙区以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目标。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铁手腕、硬措施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在实现火化区、火化率、骨灰入公墓安葬率3个100%的同时,积极推行生态安葬,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打造绿色殡葬改革“马龙样板”。
旧县生态安葬
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马龙区立足实际,以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充分利用瘠地荒山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按照“三通、六有、两够用、一达标”的标准(“三通”即公墓建成后达到电通、路通和水通;“六有”即公墓有停车场、功能用房、厕所、焚烧池、消防水池、骨灰寄存室等配套设施;“两够用”即公墓建设实行一次性规划和分期建设,设计够用50年,首期建设够用10年以上;“一达标”即要求1个墓穴(含单、双)占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墓碑高不超过80厘米、宽不超过60厘米,墓位前通道宽不低于1米,墓穴之间的距离不低于40厘米,公墓绿化率达4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累计投入资金3400余万元,建成10个乡级、8个村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墓穴14400余个,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并且在每个公墓明确1至2名公墓管理员,负责骨灰寄存、公墓维护、骨灰安葬等事宜,并在有条件的公墓安装了监控设备,对骨灰寄存室和墓区进行全范围、无死角监控管理,公墓管理更加精细化。
旧县生态安葬区
探索性建设生态陵园
据区民政局殡葬改革业务负责人介绍,“殡葬改革后,时有群众到民政部门咨询生态安葬,表达生态安葬的意愿。区民政局居于民情民意,既满足群众所需,也避免了逝者骨灰随意扬撒而造成生态污染,更为马龙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在全区探索性建设生态林园,尝试推行生态安葬。”
今年,按照“公园化、园林化、标准化、生态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在马鸣、旧县、月望3个农村公益性公墓规划区内高标准、探索性地建成了生态陵园,年内还将建成王家庄街道生态陵园,规划于2021年内实现生态陵园全覆盖,满足辖区居民生态安葬需求,建立生态安葬激励机制,鼓励居民选择生态安葬,推行国家环保生态殡葬模式,让生命在青山绿水间延续。
马鸣生态安葬
规范丧事革除陋习
近日,记者来到马鸣乡马鸣上社,正遇到乡民政办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和讲解生态安葬相关政策。“以前谁家办丧事都要到山上砍几棵树回来扬旗,林子都快被砍秃了,殡葬改革后,没了扬旗的旧习俗,村民也不砍树后,林子也慢慢的密了起来,林下资源也丰富了,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李志坚村对面山欣慰地说。
马龙区在实行遗体火化、骨灰入公墓安葬的同时,组建执法队伍,强力推进移风易俗、禁止在公共场所搭设灵棚,停放遗体,游丧闹丧,扬旗、焚烧抛撒冥币纸线,燃放鞭炮,大力倡导“一一二”丧事简办模式,即参加丧事人员佩戴一朵白花,在公益性公墓悼念厅举行一个悼念追思会,吃两餐饭。其中禁止扬旗一项自2017年实行殡改以来,估算节约树木近四万株。
月望生态安葬区
文明祭扫树立文明新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爱护绿色森林,携手共同打造美丽森林马龙!
据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随着生态林园的区域性规划建设,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建立逝者档案管理库,推行网上祭扫、直播祭扫等文明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过去清明节、中元节成堆焚烧的冥币或随地泼洒的食物,直接影响城市文明形象,造成空气污染”。
近年来,马龙区加快生态安葬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惠民殡葬范围,加大生态安葬奖补力度。随着文明祭扫宣传不断深入,生态安葬和生态祭扫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潮流。马龙区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倡导文明祭扫,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敬献鲜花、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低碳、环保文明的方式缅怀故人,树立厚养薄葬的现代理念,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让清明只见鲜花不见烟,清明更“清明”。
云南网通讯员 赵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