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22:03

【新闻调查】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石狮蚶江镇举行集体海葬活动(李荣亮 供图)

清明节将至,祭扫的市民逐渐增多。记者发现,泉州不少陵园的草葬区、树葬区、花葬区也陆续迎来祭扫的市民,他们用鲜花、水果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14日,泉州宏福陵园已有381名逝者以树葬、草葬、花葬的方式安葬,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石狮参加骨灰海葬也有约9000例。

然而,仍有众多市民无法接受以“绿色殡葬”形式送走亲人,清明节仍以烧纸钱、放鞭炮等形式祭扫,大操大办、送葬游街等现象依然存在。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草木为伴 魂归大海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殡葬”方式,或让逝去的亲人与草木相伴,或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回归自然。

选择草葬尽孝心 让先人入土为安

清明节前夕,市民陈女士和家人开始准备祭扫的物品,他们购买了鲜花和水果。去年清明节,她和家人将曾祖母、祖父母的骨灰从骨灰堂移入泉州宏福陵园的草葬区。

“按照传统,长辈们更希望逝后能入土为安。去年清明节前,看到宏福园绿色殡葬的倡议,家人决定让3位长辈以更为绿色环保的方式入土。”陈女士说,经过家人商议,他们选择了草葬的方式。

“绿色殡葬不仅环保,祭拜形式也简化不少,不像其他形式需要烧纸钱、放鞭炮、放贡品,绿色殡葬通常只是放一束鲜花,表达哀思。”宏福陵园的工作人员表示。

海中长眠回归自然 海葬倡导新观念

今年1月4日,石狮市锦尚镇以集体海葬的方式,将449座先人坟墓遗骨火化后的骨灰进行统一海葬。不仅锦尚镇,每年石狮有多个乡镇举办集体海葬活动。如去年,蚶江镇古山村352位先人的骨灰被撒入大海;凤里街道大仑社区将社区977具先人骨灰进行海葬;鸿山镇郭厝村、莲厝村、邱下村,将1949具先人骨灰集体撒向大海。

“海葬是丧俗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倡导文明节俭的新观念、新风俗。”石狮市殡葬管理所许所长介绍,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市民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明。作为一种文明、环保的骨灰安葬方式,海葬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据统计,2018年石狮市共实行海葬4400多例,是自1998年石狮出现首例海葬以来,海葬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石狮已有约9000具骨灰撒入大海。

七旬老伯立遗嘱 离世后希望树葬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一些思想开放的老人选择在生前立下遗嘱,百年之后将骨灰埋在树下、花下,既节约土地,又回归自然。

今年71岁的李老伯与妻子住在市区东街,他们的独女在上海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看。李老伯与老伴商量后,立下遗嘱,离世后丧事简办,以树代墓,长眠于树下。

“树葬比较环保,树木形成树荫,也有遮蔽后人的意思,寓意也很好。”李老伯说,女儿表示尊重他们的决定,“我们跟女儿说,等百年后,她来祭拜不用烧纸钱、放鞭炮,带一束鲜花就好”。

乡镇建公益骨灰堂 免费安放集中祭扫

目前,泉州许多有条件的乡镇纷纷建设公益性骨灰楼、堂。据悉,镇、村公益性骨灰楼堂是经依法批准启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骨灰安放(葬)场所,属社会公益福利设施,按照就近便民原则建设,能基本满足农村的丧葬需求,方便村民就近祭拜先人。

晋江陈埭南霞美村的公益性骨灰楼堂犹如一个小公园,骨灰楼楼顶有三个特色亭子。据悉,该骨灰堂于2002年投建,由村民和海外侨胞共同出资,作为农村公益性骨灰楼堂,为本村村民提供骨灰安放服务,不收取费用。骨灰堂投用后,村里专门聘请一人作为守陵人兼环卫工,每年清明期间,本村部分村民会捐款,款项用于聘请人员。

去年3月底,晋江陈埭镇岸兜村的部分村民陆续将自家先人的骨灰回迁到村里新盖的骨灰楼内,今年清明节,该村村民祭拜先人不用到山上或殡仪馆拜祭,只要就近到村里的怀远骨灰堂祭拜即可,很方便。

“目前大部分村民已将自家先人的骨灰安置在怀远骨灰楼,该楼设有4000个骨灰位。”晋江陈埭镇岸兜村老人协会会长丁维条介绍,建骨灰楼花了700多万元,由本村的乡贤和爱心企业出资投建。

社区建“公妈厅” 丧事省去陈规陋习

在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居民家中有亲人过世,会到社区新建的“公妈厅”办理丧事,依据当地风俗,社区为居民备下了许多物资,包括推棺的推车、桌椅、落地扇等。

“新的‘公妈厅’于2014年投入使用,一楼作为集中治丧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宽敞的操办丧事场所,既不会扰民,也能做到节约土地资源。”延陵社区宣委吴解志介绍,社区制定了社规民约,丧事出殡餐饮一律“四菜一汤”招待亲友,去掉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和陈规陋习。

市民到宏福陵园草葬区祭扫(林劲峰 摄)

【旧的习俗】 仪式繁琐 费用昂贵

尽管“绿色殡葬”观念逐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但固有的传统思想观念仍影响不少市民,“绿色殡葬”的推行困难重重。记者了解到,厚葬陋习产生阻碍交通、噪音扰民、污染环境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大操大办也与移风易俗之风相违背。

噪音扰民还占道 办次丧事花费大

前段时间,记者在市区水门巷看到,有位老人过世后,其家人在路旁设立灵堂,且为了摆设宴席,家属用椅子等工具摆放在灵堂左右两侧,提醒车辆绕路通行。不仅是占道设灵堂,在市区的主干道上,经常可见长龙般的送葬队伍。一支殡葬队伍由多支腰鼓队、乐队、送葬人员以及随行车辆组成,长时间占据一个车道,经常导致交通拥堵。

记者了解到,老人过世,“做功德”一般都要持续到下半夜。“请人‘做功德’花了1万多元,劳神费钱,家人过世本身就比较悲伤,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硬撑到半夜,对身体也不好。”市民黄先生说。

殡葬中介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市区老人过世,停灵一般是3天,每天招待前来吊丧的客人至少3桌,每桌四五百元,也有档次较高的。出殡那天,至少摆10桌,每桌也都在1000元以上。再加上办丧事需要购买大量金纸、聘请管乐队等,办一次丧事,少则数万元,多的达10多万元,这对普通家庭而言,负担很大。除了殡葬流程繁琐,一些市民反映,在祭扫时,还会出现随地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不文明行为。

相关规定已出台 仍有执法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60年代,泉州市区进行殡葬改革,推行火葬。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制定较详细的规定,泉州城区、近郊居民普遍实行火葬,成为新风。近年来,泉州也先后出台《泉州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开展“摒弃丧葬陋俗、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的实施方案》《泉州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等,对丧事简办作出规定。

不过,虽然有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送葬游街、大操大办的现象。记者发现,多个部门对于存在违反规定的丧葬现象,表示存在执法难甚至是无权执法,相关规定中也没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大操大办屡禁不绝 相关法规滞后缺乏监管

“在很多市民眼里,丧事的排场就是自己的脸面,办得不隆重,是对逝者的不孝、不尊重。”从事殡葬行业10年的泉州市殡葬管理所所长王玉印分析,泉州地区受风俗习惯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导致大操大办现象屡禁不绝。

另外,厚葬逝者的高昂花费催生了社会殡葬中介,“由于不少丧属不了解丧葬业务办理流程,容易让社会殡葬中介钻空子,他们会诱导市民大操大办,”他说,“一些中介一步步引导丧属到有长期合作的商铺购买治丧用品,或帮忙联系道士、和尚、乐队等,费用也层层加码。”

“社会上从事殡仪服务的社会中介,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和相关部门审批等现象普遍存在。”王玉印表示,违规殡葬中介之所以屡禁不止,源头在于地方殡葬法规滞后,执法没有法律依据,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

市民到宏福陵园花葬区祭扫 (林劲峰 摄)

【殡葬改革】 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

如何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扫”,记者多方采访,倾听殡葬行业人士、部门负责人、专家的建议。

制定“村规民约” 逐步转变旧观念

“我国的一些传统习俗延续千年之久,泉州地区传统观念也根深蒂固。”市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办丧事时,一方面觉得应延续传统做法,一方面也有攀比心理。可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市民摒弃陈规陋习,泉州移风易俗渐成风尚。

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也认为,厚葬并不体现在“大操大办”,点到即止就可,如果因为好面子,花重金甚至借钱办殡葬仪式,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他认为,“文明丧葬”的规定,对于社会的进步是好事,但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可从家庭教育、学校引导、舆论氛围方面进行推动。

王玉印也建议,可通过社区村(居)委会、老人会、民政专管员共同努力,制定“丧事简办”村规民约,引导百姓理性消费,确实减轻丧属经济压力。

完善地方殡葬法规 管住治丧违规行为

对于社会殡葬中介乱象的管理,王玉印建议,可发挥殡葬协会作用,制定殡葬行业自律公约,督促社会中介合法依归开展服务。同时,还应制定、完善地方殡葬法规,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保障、殡葬服务市场监管、丧事活动管理执法等方面制度,加强社会中介监管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对社会中介违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做到有法可依。

“多部门也应齐抓共管,对治丧违规行为加以管制。”他说,如城市管理行政部门依法对市区内公用场所乱搭盖灵堂等行为进行制止;公安部门对阻挠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的、违反禁爆竹等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交警部门对送葬队伍妨碍交通秩序的,依法进行劝阻和处罚等。

出台补贴奖励政策 完善殡葬祭扫服务

“殡葬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财政部门应设立殡葬专项财政资金,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改造殡葬设施,推进殡仪馆集中守灵。”王玉印建议,还应全面推行实施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实现全市基本殡葬服务费全免,对遵守殡葬移风易俗、丧事简办规定的本市死亡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选择树葬、草葬、花葬、骨灰葬等生态安葬的,除给予基本安葬费用减免外,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

石狮市殡葬管理所许所长介绍,针对海葬,石狮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因城市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改造等迁移的坟墓实行海葬的,每具骨灰除给予个人950元补贴奖励外,还给予组织者奖励,即单次组织海葬数量在50至100个的,由石狮市财政一次性奖励村委会1.5万元;数量在101-300个的,由石狮市财政一次性奖励村委会3万元;数量在301-600个的,由石狮市财政一次性奖励村委会5万元;数量在601个以上的,由石狮市财政一次性奖励村委会7万元。

泉州宏福陵园也对报名参加“绿色殡葬”的前几位实行优惠政策,如去年举办的“第八届绿色殡葬活动”中,对树葬前5位和草葬前10位均实行优惠,花葬则名额不限,实行免收墓地费。

推行骨灰楼堂建设 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经营性公墓价格日益上涨,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公墓资源的需求压力。大力推动公益性骨灰楼堂的建设,通过少量收费或不收费,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人们对墓地资源的需求。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全市公益性骨灰楼堂有1326个,2018年在建的公益性骨灰楼堂45个,分布在安溪、泉港、晋江等地。

“镇、村公益性骨灰楼堂有专人看管,可保障环境整洁,还能确保祖宗骨灰安全。”晋江市殡葬管理所负责人介绍,晋江现已建成公益性骨灰堂224个(市级1个、镇级9个、村级214个),寄存位67万,现已寄存约23万个。据悉,晋江市财政对新建的镇级骨灰堂给予补贴100万元。

社区工作人员吴解志建议,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和村庄可以建集中治丧场所。由于治丧场所离居民区较远,可以避免噪音扰民,及占道设灵堂现象,在村规民约的制约下,可以就近对治丧居民进行监督,防止居民铺张浪费。

“鲜花替换鞭炮” 倡导文明祭扫

“今年清明期间,将继续在辖区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劝导志愿服务活动,计划购买菊花两千枝。”鲤城区委文明办主任连洁表示,去年清明期间,鲤城区金龙街道等开展了以“鲜花换鞭炮”为主要载体的移风易俗宣传劝导志愿活动。

连洁说,还可鼓励居民以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悼念。近年来,也有在外地工作的人清明期间在朋友圈发文纪念先人,这种形式既环保,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祭拜先人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心里做到了诚心追思,就已经达到了祭祀的意义。

(记者 王丽虹 陈灵 通讯员 庄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