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浦镇环沉村公益性公墓,记者看到也是统一卧碑,有编号分区,每个墓位旁种着松柏和小型花木,环境依然整洁。村会计丁建平介绍说:“以前全是立碑,大小不一,很不美观。前两年征得村民同意,将立碑改成卧碑,统一规格,并进行绿化改造。如今公墓环境好了,群众的满意度也高了。”
据悉,长兴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对30余个乡村级示范性公益性公墓进行维护管理。
在长兴县,殡葬改革是循序渐进式的,始终朝着文明的方向一步步推进。
长兴县民政局副局长孙长权
这一步一个脚印顺利推进,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部门联动,大家行动一致,喊出去一个声音,打出去一个拳头,殡改才推得动。就拿文明治丧来说,不许放礼炮、请乐队、请和尚道士,触动的是多年来以此为副业把腰包赚得鼓鼓的一批人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证照,属于非法营业,若没有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介入,文明治丧推进起来就很艰难、缓慢。
下一步,大家能接受骨灰堂吗?
夹浦村民政助理员钦娟芬对此信心十足
以往的移风易俗,通过做工作大家都能接受,进骨灰堂也没有问题。我们村党支部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村支部书记、主任早就把安息堂的政策讲给党员听了,党员、村民代表都接受了,认为既文明又环保。党员带头了,接下来群众的工作也好做。
同时,长兴县出台配套文件,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婚丧事宜划出高压线,让移风易俗“软要求”转为“硬约束”。
今年5月16日,长兴县召开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移风易俗、文明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丧事简办三项制度:白事随礼封顶制,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白事随礼最高标准500元(近亲属除外);承诺报告制,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丧事实行事项承诺、报告、公示制度;丧事量化管理制,对殡期、花圈、哀乐、宴请、出殡线路和车辆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全县3万余名党员干部全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
在长兴县经营性公墓观音山陵园,安息堂正在建设中,存放楼主体工程已完成。据悉,整个安息堂可容纳3万个格位,其中1万多个是公益性的,向全县城乡开放,按每年40元收取20年的管理费。
和平镇长安村青山仙鹤堂则为镇级安息堂建设探索了经验。和平镇有23个村,青山仙鹤堂覆盖了其中8个村1.5万人。
这座安息堂建在废弃的矿场上,占地不到2亩,建筑面积684平方米,有6148个格位,可满足8个村50年骨灰存放需求。村民存放骨灰时只需交纳20年管理费共800元。
在骨灰存放楼内,整齐陈设着智能骨灰存放架。每户丧属配备一张智能卡,刷卡即能打开亲人骨灰存放格位。为保障祭祀安全,每个格位为双重门结构,家属无法打开内部存放骨灰的门。这座环境优美的智能化安息堂投入仅450万元。
何天堂坦言,自己一开始对老百姓能否接受安息堂心里没底。恰好有一位老党员提出想看看安息堂到底什么样,于是,他组织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去江苏太仓参观骨灰堂设施。参观完,这位80多岁的老党员很是认可,幽默地说:“何书记,赶快建啊。你不搞好,我不‘走’啊。”
走进长兴县殡仪馆,第一印象是小而精致、人性化、注重细节。馆内业务分区合理,各区域有游廊相连,家属治丧可避免淋雨。馆区干净整洁,火化炉炕面、入炉轨道均一尘不染,装灰工作台等被擦拭得锃光瓦亮。丧属休息室宽敞明亮,一排排座椅整齐排列;告别厅内饰以暖色调为主,以打造温暖的告别空间;火化车间外设有家属等待室,透明玻璃窗方便家属观看,分隔不同区域避免家属情绪互相影响,等等。
长兴县殡葬服务所所长杨根法
殡仪馆年火化量约4200人,由县财政为每位逝者补贴730元-1510元不等的五项基本殡葬服务费。在2016年禁止放礼炮和请乐队后,馆内的8个小告别厅备受欢迎,一般家庭会选择火化前举办一个简朴的告别仪式,费用仅100元。“因为优惠力度大,收费便宜,我们这里没有被投诉暴利、捆绑销售等,群众的满意度很高。”杨根法说。
穿过棋盘岭古园,就来到新落成的长兴县殡仪服务中心。该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总占地65亩,大气开阔,引入自然水系打造了小桥流水、池塘莲花等景观,新建员工活动中心,注重殡仪职工身心健康。殡仪服务中心设有7间守灵厅,每间配有家属休息室、议事厅、洗手间、浴室等功能设施。其中,小的守灵厅3天以内为3800元,大的3天以内为6000元。殡仪服务中心配套有鲜花、餐饮等服务。采用小的守灵厅,简单的鲜花布置,五六千元即可办完丧事。
据了解,长兴县搭建了“1县中心+X乡镇站+Y村点”的殡仪服务模式,在县殡仪服务中心推出绿色守灵服务,全部使用环保电子祭祀产品和鲜花。中心自今年1月1日投入使用以来,已为近230名逝者提供了一站式殡仪服务,群众治丧满意度达100%。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小型标准化灵堂,由乡镇(街道)统一采购设备,免费提供给办丧群众。同时,各乡镇(街道)和村(居)依托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其成为群众办丧服务平台。
2018年,洪桥镇党委制定《关于开展党员临终关怀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党员临终关怀机制。思敬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按照《中道村党总支关于开展党员临终关怀的决议》,生前没有受过处分并且作出过贡献的党员,病重期间可以享有主要由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的关怀;去世后,由党支部书记为其主持“白事新办仪式”,即覆党旗、献花篮、默哀、致悼词、三鞠躬等,党支部成员参加仪式;最后,其生平事迹可以进思敬堂陈列。
全村32名已故共产党员
的生平事迹简介和照片一一陈列
中道村书记陈树田很有感触:“村里有难事,党员总是冲在前面,默默为村里作了很多贡献。他们是无私奉献的平民英雄,设立思敬堂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今年清明,中道村组织已故党员的子孙来纪念缅怀这些老党员们。当时,有党员的子孙表示:“老人的事迹连我们家里人都不曾知晓,这些资料很珍贵,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深受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