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鼓楼,非三牌楼莫属。
一头是马台街,一头是萨家湾。老下关人无数次路过三牌楼大街,老鼓楼的人也一遍遍经过三牌楼大街。
“特种兵”们陆续冲向科巷、三七八巷、茶南,三牌楼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三牌楼大街、和会街、萨家湾、中山北路、虹桥……处处是随性生长的烟火气。
随手翻出一家30年+老店,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三牌楼有多好吃,附近的土著懂,东大、南邮、南财的老学子们也懂。
来吧,暴走2万步,吃掉三牌楼!
亲情树饺面店,开在老小区颂德里。开店时,小龙在门口种下了一棵小树,取名亲情树。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大树亭亭如盖。春夏之交满树盎然绿意,枝头开满小黄花,庇护着老房子与慢时光。
下饺面的小龙变成了老龙,做了父亲,又做了爷爷。一晃半辈子过去,好像就干了下馄饨面这一件事。
小区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经常过来喝馄饨吃面,看店主小锅子煮茶叶蛋,搪瓷缸子装浇头,煤球烧火下馄饨面。
别处,早就不见踪影的煤球炉子,在这个老店又见到了。
有两年,老龙尝试将煤球换成煤气。终究感觉缺了点什么,又换回了煤球。
面条是扁面。青菜牛肉馄饨面,入口咸鲜,微微辣已经比较辣了。牛肉是自家卤的,入口一点都不柴。烫煮过的小青菜中和了一整碗的浓油赤酱。
雪菜肉丝面,也很经典。雪菜咸甜,经典的老式面条,10块钱性价比很高。
煤球炉子烧的小馄饨,一个个像漂浮在碗里的泡泡,有种特殊的烟火香气。
老龙聊天时是一脸笑眯眯,他嚷嚷着,每天4点半起床,忙到晚上11点睡觉,好累啊。明年不开店的话,计划到处玩玩。哪里都想去玩,30多年没出过南京。
但其实吧,一家店一开就是30多年,是刻入老龙骨子里的勤劳与坚持。
福建路菜场旁边的金中鸭血粉丝,白天饭点排队是常态,甚至凌晨一点店里都不缺人气。
论味道,金中发挥稳定。24小时不下线的营业时间,让它格外打动人心。
别的鸭血粉丝店,从标配到大全套,菜单上分出若干level。
而金中,多年来只有单一选项,其余就是根据自己喜好加小料了。
老鸭汤打底,带着气孔的鸭血,鸭肝鸭肠处理得肉眼可见的新鲜干净。
先喝一口鸭汤润口,再加一勺又香又辣的辣油唤醒灵魂。
当然,熟门熟路的老客,还是会习惯性先去隔壁小孙鸭子店。
zan上四分之一只烤鸭回来配鸭血粉丝汤,妥妥一人食的高光时刻。
没有一个三牌楼土著,没吃过毛家水饺。
30多年来,每天24小时营业的它,曾经是无数人的深夜食堂。
曾经这里的水泥地凹凸不平,长年累月烟熏火燎,而如今的它,环境早已变得清新舒畅。
点完单,还会领到年代感的小牌牌。
韭菜肉馅水饺,韭菜汁水相当足,调味刚好。
白菜肉饺、马兰头饺等,主打一个新鲜手工现包现煮,沾上醋和辣椒都好吃。现煎的锅贴,也不乏簇拥。
吃完毛家水饺,再到对面打包一份春苗炸鸡,三牌楼追忆童年套餐GET!
春苗炸鸡,三牌楼长大的孩子,反复被这一口馋过。
脆皮大鸡块、香酥大鸡腿、盐酥鸡、香酥鸡柳……一晃30多年,还是记忆里的酥脆喷香。
狗耳巷馄饨面,店名奇奇怪怪。
原来深藏在小区里,老板支个摊子就卖馄饨面,环境年代感拉满,面向的都是熟客,如今已有了显眼的门头。
咸甜口的干挑面是小店一绝。多数来吃面的,都是被大排面或者大肉面套头。
干挑大肉面端上桌,已经被浓油赤酱色泽打动。炖过的大肉肥而不腻,一口一个不吱声。
雪菜和青椒干子是额外赠送的,管够。辣椒油甩辣,非老客谨慎加。
常熟浇头面、鱿鱼串、烤红薯……和会街小吃扎堆,也常年在更新着,得带着XXXXL号的胃才敢来。
老妈鸡蛋汉堡,在和会街拥有姓名。
8块钱的鸡蛋汉堡,标配是两个鸡蛋,扎扎实实的肉馅。
一定要点微辣鸡蛋汉堡,撒上孜然粉辣椒粉,煎出锅时又香又酥。一口咬下去,鸡蛋香滑,肉馅儿还会爆汁,真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隔壁的苏秦糕团也不错。青团不甜不腻,在附近土著心中,据说不输科巷许阿姨糕团的青团。
一碗柳州螺蛳粉,嗦粉爱好者解锁快乐密码。
肥姨妈大骨螺蛳粉开到三牌楼,附近土著直接入坑,只想大呼:嗦粉时间到。
肥姨螺蛳粉可以自选炸蛋、兰花干、响铃卷、腐竹、酸豆角、酸笋小料,还可以加鸡脚、鸭脚、猪脚……
螺蛳粉煮好,从小料到汤,都是主打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大骨熬出很浓的骨汤味道,汤汁入口鲜美不臭。煮过的粉柔顺软糯。
当然,嗦粉的你会惊喜发现,螺蛳粉里不仅真的可以有螺蛳,还可以有鸭血!
如果要票选三牌楼小吃NO.1,吕记肉夹馍很有竞争力。
电饭锅、砧板、电烤箱和一个小小的操作空间,就是吕记肉夹馍的全部。
店虽然小,肉夹馍却一点都不小,塞得满满当当,堪比巨无霸。
老板小吕,每天现场揉面烤馍。两口大锅里分别装着卤好的猪肉和牛肉,肉香味扑鼻。
点好肉夹馍,确认一下「要不要辣」和「要不要香菜」,旁观小吕行云流水的剁肉淋卤。
趁热咬一口,馍酥肉香,青椒香干清清爽爽,没人能拒绝这样的美味。
何记酿皮,以前开在山西路旁的西流湾。
粉红色的酿皮,上世纪90年代南京风靡一时。浓郁的孜然香,是很多人30年+的味觉记忆。
山西路一带长大的孩子,最熟悉的就是何记。
大火旺炒,炒出的酿皮薄透滑软,很有锅气。平菇、豆芽、肉丁混在酿皮中间,微辣中混入芹菜碎和豆芽独特的清香。
浓郁孜然味充盈唇齿,很是带感。烤肉串10串起点,搭配炒酿皮美滋滋。
如今的何记,早就从西流湾巷子里搬了出来。临街明亮的店铺,见证着岁月里的变与不变。
///
据说
没有人能饿着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