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点站的礼乐人:用音乐守护逝者尊严(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4 11:52

这支由30人组成的队伍是永安殡仪馆唯一的殡仪乐队。3月29日,逝者骨灰下葬前,他们拿起手中的乐器,用音乐送逝者最后一程。 韦亮 摄

  中新网太原3月29日电 题:人生终点站的礼乐人:用音乐守护逝者尊严

  中新网记者 王惠琳

  清明节将至,29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北郊的永安墓园内,苍松翠柏,哀乐阵阵。一群身着军绿色制服的身影穿梭在墓园的各个角落,脚步匆忙。

  这支由30人组成的队伍是永安殡仪馆唯一的殡仪乐队。逝者骨灰安放或下葬前,他们拿起手中的乐器,用音乐送逝者最后一程。

45岁的杨学军是乐队的创始人,他每天下午都要带领队员排练歌曲。乐器种类从最初的两三种扩展到电子琴、小号、大号、中号、萨克斯、架子鼓、大鼓、小鼓等十余种。 韦亮 摄

45岁的杨学军是乐队的创始人,他每天下午都要带领队员排练歌曲。乐器种类从最初的两三种扩展到电子琴、小号、大号、中号、萨克斯、架子鼓、大鼓、小鼓等十余种。 韦亮 摄

  45岁的杨学军是乐队的创始人。回想团队初创的情景,他终生难忘。1996年10月,杨学军带领家族7名成员从湖北监利来到山西太原。彼时,在内陆省份山西,殡仪馆还没有殡仪乐队。“当时永安殡仪馆是新馆,加之内陆民众对殡仪乐队、尤其是西方乐器比较陌生”,杨学军的创业之路步履维艰。

  “排练、买乐器、听歌识谱”,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团队演奏的乐曲从单一怀念父母亲人的歌曲,扩展到宗教信仰、亲人情感、社会建设等领域。乐器种类也从最初的两三种扩展到电子琴、小号、大号、中号、萨克斯、架子鼓、大鼓、小鼓等十余种。

  “随着业务水平的提升和绿色殡葬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殡仪乐队为逝者送行。”对此,杨学军感触颇深。“每天十几场演奏,最多可达二十多场,都集中在九点到十一点之间。”除了演奏,杨学军还是乐队的总调度。“我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个队员在什么位置,有需要演奏的仪式要在第一时间按照客户需求配置相应的人数,不能出任何差错。”杨学军不停拿着对讲机呼叫着队员。

  “对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外界难免有偏见与误会。”让杨学军记忆犹新的是,他来到山西太原的第一天。“出租车司机没人愿意去殡仪馆,我只能坐公交后步行几公里。”杨学军无奈地说道。甚至当他伸出手跟熟人握手的时候,总会看到别人犹豫的眼神。为避免“尴尬”,时至今日,杨学军依然避免让子女向外界透露自己工作的具体信息。

这支由30人组成的队伍是永安殡仪馆唯一的殡仪乐队。3月29日,逝者骨灰下葬前,他们拿起手中的乐器,用音乐送逝者最后一程。 韦亮 摄

这支由30人组成的队伍是永安殡仪馆唯一的殡仪乐队。3月29日,逝者骨灰下葬前,他们拿起手中的乐器,用音乐送逝者最后一程。 韦亮 摄

  相比自身处境,杨学军面临的更大困境就是乐队的招工难问题。“招聘时谈工资待遇和工作时间都没问题,但谈到工作环境和场所,大部分人都会拒绝。”杨学军坦言。

  “逝者被推进火化炉的瞬间,往往是家属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安抚家属情绪。”20余年的殡仪从业经历,使得杨学军更懂得尊重逝者,慰藉生者。

  来到山西20多年后,杨学军已成为地道的山西人。妻子邓丽琴也充分支持他的工作,并且加入乐队。“这是医生救死扶伤的下一个阶段,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社会需要。”邓丽琴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职业。

  据介绍,乐队每年都会为无名尸、贫困人群提供免费公益活动。杨学军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尊严,都应该被尊重。“很自豪可以做公益,用音乐守护逝者尊严。”湛蓝的天空下,微笑在杨学军的脸上绽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