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5点半左右,安顿好住院的老伴,77岁的王凤林骑上电动车来到他最爱的“餐厅”。刷卡、取餐,坐在古色古香的餐厅里美美地享受“四菜一汤”,这是独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这家“餐厅”是位于郑和公园南侧的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街道悦华安养银发助餐点。王凤林在助餐点吃了4年,家门口的小餐馆他都不愿去了,“这里环境好、讲究营养、口味好,吃不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南京自2014年启动养老助餐点建设,目前全市已建设1342个社区居家养老助餐点,面向170.3万南京老人服务。近日,记者走进一家家银发助餐点,品一品南京老人的一碗碗“热乎饭”。
满足养老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4月19日上午10点半,南京市鼓楼区芳草园8号,原本安静的养老服务中心一下子热闹起来。中心一侧是凤凰街道蓝天园社区银发助餐点,忙乎一上午的大厨李龙也从后厨走到餐厅,帮助送餐师傅一起打包饭菜,一盒盒饭菜将在一个小时内被送至其他几个助餐点。
没一会儿,用餐的老人们陆续到来。这个助餐点面积不大,桌子满打满算不过六七张,也有不少老人拿着饭盒来打饭带回家吃。
78岁的南大退休教师潘久宏就是“打饭族”,每天中午步行十几分钟,自带饭盒前来打包饭菜。“荤素搭配适宜,不仅味道好,分量还足。家里就我和老伴,助餐点饭菜可口、干净,我们何必再劳心劳力去买菜做饭。”
潘久宏打的是标准套餐,包含一大荤、两小荤、两素菜、一份汤,米饭不限量。厨房根据食谱,每天推出10多道菜品,老人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不仅量大,价格也实惠。60—75岁老人收费12元,75岁以上11元,由市、区财政部门补贴1元。
“吃是养老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从养老中心和百姓反映看,助餐是老人们最为集中的需求,所以南京多年来持续推动银发助餐点建设。
解决助餐首要是解决载体,要让老人有地方吃饭,要让老人餐有地方做。南京的路径是,由每个社区拿出载体建设助餐点,推动每个街道建设中心厨房,由中心厨房为没有条件建设厨房的助餐点配送餐。
以蓝天园社区芳草园8号助餐点为例,这一助餐点位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中。该助餐点作为中心厨房,为周边6个社区的助餐点配餐,堂食加上配送,每天餐食的需求量约有300份。
根据南京市民政局数据,玄武、鼓楼、秦淮、建邺、雨花台五区面积仅占全市的6%,却生活着45%以上的老年人。寸土寸金的主城区规划早、建设早,功能布局已基本固化,要每个社区都拿出地方建设助餐点并不容易。一些社区为满足老人用餐,将原本就紧张的社区办公用房辟出一间或半间,改造为助餐点。
南京设置助餐点补贴,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助餐点建设,助餐点每年最多可获奖补资金15万元,中心厨房每年最多可获得奖补资金25万元。同时对就餐老人进行补助,其中,政府养老扶助对象,补贴标准为每餐1—2元;为政府扶助对象中的失能老年人上门送餐的,给予送餐补贴,标准为每餐3元;其他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餐补贴标准0.5—1元。
解决了载体,还要解决谁来做的问题。“我们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养老助餐中来,最主要就是,推动养老机构拓展、转型,投身助餐。”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养老是一个专业,餐饮又是一个专业,这活还真不是谁都能干,既要懂老人,又要懂餐饮。”秦淮区红花街道春天家园社区银发助餐点负责人王乾说。
王乾所在的增一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2019年承接社区养老助餐服务。“老年人用餐,干净、软烂、好吃等只是基础,还要讲究营养。”他介绍,几位负责人中既有多年从事养老事业的管理人员,还有持营养师执照的专业营养师,餐单每周由营养师设计定制。
“最大的需求”得到满足,也收获了老人们“最大的点赞”。“有次座谈会上,一位民政局领导提到,经调研,近年来南京养老服务满意度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了这些助餐点。这真是鼓舞人心。”栖彩食堂丁家庄悦时光店负责人李晓霞说。
特色助餐菜品被团购抢订
走进栖霞区尧化街道尧石二村社区助餐点,这里像外面的餐厅一样,大屏幕醒目地展示着当天的菜单。
乍一看,菜品并不便宜。4月20日当天大荤四个菜品单价8—15元不等,小荤菜品均价为9元,素菜均价为5.5元,米饭2元,75岁以上老人就餐,每样菜品减免1元。粗略计算,要想有肉有菜都吃上,一顿饭差不多要20元。
“我胃口好,就爱吃肉,有次我两顿吃了40多块,厉害吧。”83岁的李传广被助餐点工作人员称为“真爱粉”,一天三顿,老人到点就会准时出现。李传广就住在助餐点附近楼栋,儿子媳妇每天上班,最担心的就是老人吃饭问题。“有次做饭,我把火上的锅忘了,差点失火。这半年,我都在这里吃,天天有鱼有肉,孩子放心。”
负责人黄秀丽直言,最早助餐点只有10元的标配套餐,但老人们不认可,“别小看我们,我们不要便宜,要吃好!”
“老人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有老人愿意在吃上花钱,也有的老人节俭。虽是点餐,但我们鼓励老人拼菜,这样划算,无非就是我们算账麻烦些。”黄秀丽说,还有老人拼一小荤一素菜,一餐不到10元也能吃饱。
民政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在助餐点运营过程中,老年人满意度有递减趋势,主要体现在要求从先前在家门口能吃上热乎饭菜,发展到要吃得健康、营养、丰富。
2021年,南京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打造24个示范性助餐点建设,按照项目实际建设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今年以来,在具体运营上,南京还鼓励支持助餐点提供点餐服务,满足老人对品质和就餐多样化的需求。
尧石二村社区助餐点就是栖霞区打造的示范性助餐点之一。中午11点,尧石二村社区助餐点餐厅一侧的面点室传出浓郁的香味,志愿者“东北大师傅”马大姐做的韭菜合子热乎出锅!“在我们微信群里,马大姐的韭菜合子要靠抢的。隔壁小区的老人们还组织了团购,回回跟我们提前订,就是要吃上这一口。”黄秀丽笑言。
“我们的苏氏熏鱼已经团出去400多份了。”鼓楼区蓝天园助餐点负责人孙志明,打开“蓝天园助老餐厅美食群”向记者展示群接龙活动。就在群接龙的下一条,信息写着“今天要一斤馄饨18元,一份上海千张包20元,中午来扫码付款拿菜。”以上这些,都是该助餐点推出点餐后的“明星菜”。
一天一锅粥的老人有了热饭送上门
每天上午10点,六合区马鞍街道大圣村92岁的刘奶奶会缓缓走到家门口望,她在盼一个人,叫刘广宝。刘广宝不是她的儿子,是每天定时会给她送上一口热乎饭的送餐师傅。“我感谢,感谢你们,活到现在,竟然还能吃上这样的饭!”
刘奶奶的饭菜来自六合区长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圣站助餐点,老人生活困难,这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一饭由社区托底供给。
与城市助餐点相比,乡村助餐点的外在环境旗鼓相当,甚至空间还要比城里富余些。但这里的就餐情景却与城里大不相同。
大圣村几乎是南京最北边,与安徽省天长县相邻。在助餐点,记者眼前那些经历过风吹雨打的乡村老人,比城里老人明显要显老些。
养老中心大圣站站长刘春,一边跟记者聊着,一边眼睛不停歇。她要时刻瞅着,哪个老人不好站起,那个老人最近胃口不好,嘴上还要不停问候叮嘱着,“今天吃饱了吗?”“餐盘放着,我们来端。”“吃好了,那您慢慢走到隔壁休闲室去玩会儿牌。”
一份“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的套餐7元,按照市里补贴标准,75岁以上老人6元,“五类老人”5元。“这里的老人不比城里,政府给发的每月几百块养老金,他们还想着补贴儿女,少有几个舍得每顿拿出来几块钱吃饭。”长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翠兰说,助餐点的运营靠街道、社区与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支撑。
就拿刘奶奶来说,与她同住的儿子,经常要外出打短工,以往,老人常常靠一锅稀饭就对付一天。社区走访了解到该情况后,便提出由社区支付老人用餐费用,助餐点负责每日配送餐。
“再难这件事我们也要做下去,不能让农村的留守老人吃不上热乎饭。”王翠兰说。
为节省运营成本,马鞍街道帮助助餐点开拓一片荒地种菜。两亩地不大,但基本满足了老人们日常所需蔬菜。“我们一点农药也不用,都用有机肥,老人吃得安心。”刘春说。
运营不过10余天,高淳区砖墙镇周城村助餐点已经成为村里老人的“新聚点”。91岁的王小头头发雪白,面色红润。吃过午饭,她跟朋友留在助餐点打牌,老人中气十足,一边很潇洒地抽出两张扑克牌扔在桌上,一边跟记者说:“吃得好,吃得饱!”王小头的老伴已经去世,现在是独居,她可以享受村里90岁以上老人吃饭免费的“福利”。
周城村常住有4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占常住人口的一半,80岁以上的老人有110多个,90岁以上的老人有十几个。
新开的助餐点是由村里购买养老机构的服务,按照“一荤两素一汤”的标准配备。60岁以上老人用餐,定价4元,70岁以上3元,80岁以上2元,90岁以上免费。
第一天开餐的时候就有42个老人来吃,现在经常来吃的有70多位,八九十平方米的餐厅已经不太够用。
“这是纯公益,村里贴钱做。”周城村村支书周建平算了笔账,按每天有60个老人来吃饭计算,村里每年要为此花掉8万块,预估接下来到助餐点吃饭的老人要超过100个,预算还要增加。
周建平介绍,现在老人不愿意和子女同住,独居的不少。此前,村里就开设过小饭桌供老人用餐,后因疫情暂停,常有老人来问,什么时候能重开。“只要我在任,这口热乎饭一定要让老人们吃上。”
助餐点迎来90后食客
4月20日下午1点30分左右,栖霞区栖彩食堂丁家庄悦时光店(养老助餐点)内,8位老人分成两桌在打牌休闲。欢快的笑声不时传来,看得出,这里的环境让老人很放松。
老人一旁立着的海报上,预告着近期这里将举行的活动:测血压、健身操、智能手机教学、绿植种植……“饭点之间的空闲时间,我们会请社工来为老人提供助学、助乐等其他养老服务,好好利用助餐点这一空间。”李晓霞从事养老服务已10余年,在她看来,正是因为养老服务行业的成熟发展,才会让大家这么关注和用心地投入在助餐点这么细分的领域。
与常设在小区附近甚至小区内的助餐点不同,这一助餐点位于丁家庄新开不久的商业综合体内。
“助餐点想要长久持续地运营下去,自我生存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丁家庄这一助餐点是一次尝试,我们把它设置在商业体内、主干道旁。一方面,鼓励助餐点大方地面对市场经营,另一方面,也把这里作为一个宣传窗口,提高居民对银发助餐点的认知度。”栖霞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颜宏介绍。
有助餐点负责人坦言,要让更广泛的市场接受“老人餐”并不容易,此前,助餐点有拿到过企业订单,但最终因员工提出不想吃“老人餐”而中止。
但令人欣喜的是,更多贴近市场的探索正在进行中,不断有“新面孔”出现在助餐点。
最近,住在附近的1999年生小伙陆安源,常常跑来尧化街道尧石二村社区助餐点吃饭。每顿20元上下,规律又营养。“每次上晚班之前,我会先来这打上饭菜带到单位,白班下班也会顺道吃一口再回家。”他说,一个人生活,天天去菜场买菜比较麻烦,一次买够存冰箱又不新鲜。在助餐点吃饭,虽不能享受老人折扣价,但品种丰富、菜量实惠、吃得放心。
在秦淮区红花街道春天家园社区银发助餐点,老人点餐后,只要将餐盘放上结账台旁的智能结算设备,价格便一目了然。“应用智能化设备,节省了一部分用工成本。”王乾说,小区助餐点已面向全体居民开放,后期还将考虑通过加工净菜、预制菜等手段,丰富主体经营模式。
秦淮悦华安养银发助餐点将自己的大门朝着郑和公园一侧开,不进去细问,仅是看周遭环境和古色古香的精致装修,这里很像一家经营在公园里的茶馆。借势好环境,该助餐点不仅供应早中晚餐,还提供扬州早茶套餐,常有三五老人约上,在小包间一坐就是大半天。并且,这个助餐点的楼上就是社区的小微养老院,负责人刘湘梅在考虑,将养老院的量身定制营养餐单经验引入助餐点。
如今,南京建设的1342个助餐点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从北边的六合到南边的高淳,从寸土寸金的主城到自己种菜的乡村,对老人而言,助餐点里的热乎饭早已超越了饱腹的功用,而是为全城老人源源不断地传递岁岁年年有人在意、有人关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