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癌症患者办舞蹈班,十年如一日坚持便民服务…在杨浦,有一种文化叫“睦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4 14:49

摘要:赖霞云是老乐汇舞蹈队的老师兼领队,从2015年开始组建舞蹈队。和普通舞蹈队不同,这支队里很多居民是癌症患者。

 

今天下午,杨浦区大剧院里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2018杨浦区睦邻文化节活动在这里举行,近600名社区居民观看并参与了一台由歌曲、舞蹈、小品、默剧以及互动问答等形式组成的雅俗共赏、充满正能量的文化盛宴。

 

百姓点单,文化活动配送到家门口

 

本届睦邻文化节的演出通过腾讯网络直播。《妈妈咪呀》节目优秀选手朱静芬深情演绎歌曲《亲密爱人》,从杨浦区各街道镇征集的一百多张邻里乡亲的笑脸照片在大屏上滚动,节目优秀选手任吉演唱的《心动》,在杨浦大街小巷广为流传的广场舞《邻里之间》也在演出中再次呈现。

 

 

杨浦区文化局还特别邀请到东方卫视《笑傲江湖》人气选手“活宝兄弟”孙欣博、范艺和“默剧小子”张霜剑分别为大家带来小品《楼道风云》和默剧《生日》,通过小小楼道里的家长里短和空巢老人的晚年新生活反映了具有当代都市特征的和睦邻里关系。

 

 

“在杨浦区,有一家牛肉煎包店卖了60年,成为了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保护清真饮食文化。请问这家店名字是什么?”“在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有一座‘记忆馆’,里面六十多件年代的展品和精致的老物件,请问这些展品的来源是哪里?”……互动问答环节的题目都取材于杨浦民众熟悉但又记忆不太确切的地理人文“小情报”,引来现场居民踊跃参与。

 

杨浦睦邻文化节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成为居民群众熟知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在杨浦6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60个睦邻中心作为“创新型综合文化活动室”,除了硬件设施,杨浦还实行“百姓点单我配送”,将文化资源配送项目大幅度向居委文化活动室倾斜,截至8月底仅区级配送就达850余场,包括文艺演出、文化讲座、展示展览、特色活动和文艺辅导等各种形式,出行不便的老人们也能够在自家门口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向全社会引智,睦邻文化深入人心

 

“退休以后街道在2011年组织便民服务队,那个时候我就是第一任队长,因为现在马路上做小修小补的,水平高的少,赚钱的多,我们做这个工作太好了。” 王志冬是方子桥居委会睦邻达人,他组织同龄人成立的“能工巧匠”队十年如一日地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他说,做志愿者不是你说说就是志愿者,是要付诸于行动的。

 

在睦邻文化的感染下,邻里之间也形成了互助友好的氛围。刘先友和陈美兰夫妇是政立二居民区545弄热心居民,他们免费照顾邻居小孩七个月,把孩子视如己出。“他(邻居)爱人脑溢血,我说你这样子,把你的孩子寄放在我家里,早上我爱人送他上学,晚上把他接回来,年纪身体还可以,能帮上忙就帮上忙。”

 

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兴趣班在社区里建立起来。刑玉珠是姚家桥越剧班创始人。“那时居委会干部问我,‘我们要成立这样一个班,你愿意做这方面的志愿者吗?’我马上接下来了。”从那时起到现在,越剧班已经一做就是十几年。

 

 

赖霞云是老乐汇舞蹈队的老师兼领队,从2015年开始组建舞蹈队。和普通舞蹈队不同,这支队里很多居民是癌症患者。“我想一定要带领患者阿姨们走出她们的困境。”赖霞云说,“有一种向前冲的生命力,他们每一天的快乐感染了我,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但是每个人都希望大家有一双温暖的手去握紧她们。”

 

 

睦邻家园的成果也在各街镇遍地开花。四平路街道开展“四平空间创生行动”,把铁岭路115号原来扰民的麻辣烫改建成当代首饰中心、阜新路废品回收站改建成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五角场街道推进睦邻微景观的建设和更新,以设计为主导的“社区营造”课堂凝聚社区共同意识。目前杨浦已形成35个示范型睦邻小区,100个睦邻楼组,改建修缮了大量的小区茶室、客厅、花园、绿地、步道等居民就近可达的交流互动空间。

 

据了解,今年三季度“杨浦睦邻家园”信息化平台将全面启动,其中“睦邻议事厅”功能板块建设通过搭建社区群众共商共议的平台,发动居民群策群力。 杨浦还将建立区“社会治理顾问制度”,聘请12名上海市社会治理领域的知名专家与街镇一一结对,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