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睿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邀请南京白局省级非遗传承人徐春华开设白局艺术培训班,义务教学,传承白局文化艺术,培养白局表演人才。记者昨天走进了徐春华的工作室,与她聊聊白局的前世今生。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多少文化财富值得后人追忆?值南京晓庄学院90华诞之际,“六朝历史与南京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在南京晓庄学院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家训文化”在六朝曾经盛极一时,其留下的不少思想财富值得今人珍视和传承。
秦淮一带给人的印象十分素雅,白墙乌瓦、秀气的树,穿过夫子庙纵深的巷落,看到大观园旁一角有一块写着“南京白局社”的大红牌子,走进去,徐春华就在里面笑盈盈地等候着,带着江南的秀气。徐春华是南京白局的省级传承人,这里是她的工作室。
记者来到白局社的时候,正逢徐春华的一位老友借着她的工作室摆曲艺会,采访时隔着门能听到身后拉胡琴打板浅唱,很应景。“来啦,还好找啊?”“来咯,么得关系,找找就找着了。”时不时有人探头进来,和徐春华熟络地打招呼,都是纯正的南京味儿。一转头,徐春华自然地切换成普通话和记者交流。话题便从方言开始。
“方言是白局最难的部分。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说南京话了,或是说不再讲纯正的南京话了。而本土方言,也在随着人口的变迁、流行文化的更迭而改变。‘扫把’还是‘笤帚’?‘簸箕’还是‘搓拨’?大家的答案估计也都不大一样了。”
徐春华18岁入剧团学艺,那是57年前。而后来再学习,从师的是更老一辈的白局艺人们,见证了南京话在潮起潮落中的演变。作为《金陵十三钗》唯一的方言指导,当时张艺谋看中的便是徐春华这点。她教给演员们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话,与现在的大为不同。“对于很多演员来说,是个大挑战,即便是一个感叹语,也很难拿捏准腔调。张艺谋的要求很高,希望能精准复刻当年的情景。”
2008年南京白局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徐春华也成了最早一批的省级传承人。如今,9年过去,仍只有4位传承人,一位远在河南,还有一位也年事已高,不再有身体条件授课。已过古稀的徐春华深深感觉到后继无人的忧虑。
“这些年来我教了很多的学生,但是大多都是业余兴趣,充实生活。鲜有人愿意下苦功夫,真正学习到这门手艺的精髓。而且大部分是老年人,当他们学了六七年,学成了,也没有精力去教别人了。”徐春华说,虽然国家现在建立了语言数据库,非遗影音库,但是真正能够将文化传承的只有人。
“两年前,我跑去盲校和他们谈,想在那里开课。到现在我已经在那里有了十几个学生,仍然每周去一次给他们教课。他们很喜欢,也很聪明,不用谱子什么的,只是靠听,便学会了。”白局得名于古时艺人常给人“白唱一局”的惯例,徐春华似乎也承接着这种精神,到哪里都不收钱。
“但是我真的希望这是一门可以让人赚钱养家的手艺。”说着,徐春华指了指墙上的几张演出照,照片上的几位演出者都很年轻,拿着配乐的小酒杯、筷子,和徐春华站在一起。“这些都是我的学生,都是白局区级传承人。很年轻,也有潜力和精力去做教学,去创新段子。但是他们都是有本职工作的,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放那么多时间在白局上,因为现在即使练出来,也无法单单靠着它生存。”
“最怕的是身边很热闹,但回头一看,后面没有来人了。”徐春华的话不禁让记者心里一惊。
“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歌里这么唱着,许多人也这样念叨着,说着现在一生只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有多么的难。唱了白局一辈子的徐春华好像更能理解这种长久绵延的感情。“一开始真的不喜欢,觉得好像没有昆曲越剧那么优美,觉得有点‘土’。”说起青涩时被分配去学白局的经历,她笑得像个孩子。“5点起床,练功、上课,到晚上9点,很严格也很辛苦,但是基本功就打下来了。”
徐春华惦念师傅,常去串门,师傅家中围坐着老艺人们,说说唱唱的都是最经典最纯正的白局段子。真正的热爱源于这些在老师傅家里听到的白局。“都是些市井、生活,因为是民间的东西。当时就觉得,原来还可以这么唱啊?就很新奇。一直去学,师傅便也喜欢我,因为那时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了。”
学着学着,也感觉到其中的美。不承想,就这样一直唱到了这个年纪。“别的东西纵有多少意思,也提不起很多兴趣了,好像是把一生所有可以对事物的热爱都投在了白局上。”徐春华也希望在培养的传承人身上,看到这样的一份热爱。
据了解,徐春华目前在江东街道睿城社区开设了白局课堂,“6岁到60岁的只要有兴趣我都教,每个星期六下午1个小时”,徐春华希望了解和喜欢南京白局的人越来越多。方言在时代的变化中如同一个活物,徐春华希望依托方言而生的白局也是这样。“白局本身就是生于市井,生于云锦工坊的大花楼机上,很生活。白局的传承不仅在于将原来的段子、唱法、方言保留下来,更在于传承这种融入生活、反映生活的态度。”所以,她不断在创新白局段子,比如《环保小天使》《我是南京娃》,也开始在其中运用更为现代的南京方言。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留住市井的声音”白局调研团队成员采访了白局各级传承人及相关学者并走进目前白局唯一的固定表演场所——甘熙故居展开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南京白局发展困境,探索解决之路。
演出市场狭小,白局后继少人
徐春华和黄玲玲老师作为南京白局的省级传承人,年近耄耋仍坚持传授、表演白局。在她们眼里,白局发展最大的阻碍是缺乏相应的演出设备和表演场地。“白局由南京方言所唱,外地人很难理解,如果能有投影设备打上字幕,势必能让白局被更多人接受”,徐春华这样说。黄玲玲表示,有限的演出场地与场次并不能给白局演员带来可观的收入,以至于传承者只能将白局作为副业,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白局事业中来。
观众少?艺术性不高是关键
谈及白局陷入困境的原因,市级传承人马培培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形式跟不上时代步伐,内容与现代生活严重脱节。“现代艺术形式发展越发多元化,单单依靠坐唱形式想吸引观众越来越难了。”而且,白局起源于织锦工人的搭台说唱,内容上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与人们的现代生活很难发生联系。大学生统计结果也显示,67%的观众认为是与当代社会脱节的内容与审美倾向的改变是白局没落的主要原因。
南艺青年学者,曲艺研究专家陈洁老师谈及白局陷入困境的原因时总结到,艺术性不高是白局和众多曲艺艺术普遍面临的问题。与苏州评弹、北方的京韵大鼓等曲艺艺术相比,白局曲目少,音乐性不强,流派不丰富,文辞水准不高,所以艺术性观赏性较弱,对观众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差。
难发展?提高传承人素质是关键
当前,各地政府也在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白局传承现状也稍有好转。尤其2008年,南京白局成了国家非遗项目,传承有了一些制度保障,但白局的职业传承人却依旧很少。
身为学者的陈洁老师却认为白局应该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提出两条传承道路并行的想法:一条路是原汁原味地传承,保留白局本身独特的曲种表演特点;另一条则是结合时代进行创新,迎合大众需要。她还认为传承人要有提高曲种艺术性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创新的探索,甚至可以学习苏州弹词、扬州清曲等姊妹曲种,尝试编写中篇曲目,“即是编作者又是表演者,通过观察和积累,发现新的题材点进行创作,又进过不断地舞台实践打磨造就精品,这是传统曲艺艺术能够传承并发展的特点,同样值得今天曲艺人借鉴。”
白局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对于白局表演语言的局限性,传承人和学者也有共同的意见,那就是在演出时加上字幕,这样听众不会为方言所限,能更好地欣赏曲艺。
陈洁老师还认为白局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在甘熙故居的调查中,51%的观众是第一次听白局且有56%的观众听不懂白局,不过超过七成的观众表现出了对白局的喜爱与深入了解的兴趣,说明了外地听众已经占据了听众的半壁江山,而且即使是听不懂的外地人,也可以欣赏白局。“同样受方言局限的苏州评弹之所以能够在苏州市民、甚至很大一部分吴方言年轻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旋律优美,唱词典雅、朗朗上口,更是得益于演员精湛的演出技巧。”陈洁说,“而当下的白局曲目和表演形式,已无法给老南京人提供更加精致的美的享受,更别说让外地人去欣赏了。”因此,提升演员素质和曲种本身,在获得本地人认同的同时聚焦外地游客,并加大在各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是白局推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蓬勃发展,博物馆化,还是自然消亡?
暑期实践团队队长吕安琪是一位南京姑娘,她说自己生活在南京18年,对南京白局一无所知,却是从外地同学处得知该曲种。南京人对自己的本地曲种都十分陌生,这使她感触颇深。正是一种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危机感促使她建立起团队去了解,保护白局,而这种危机感和文化的自豪感也正是白居在本地发扬光大所最需要的,广大南京人更应该承担起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因此,在听到陈洁老师建议南京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应该加入白局的内容时,队员们也都十分赞同。
然而,就现状来看,白局传承依旧困难重重。传统白局确实正与社会潮流渐行渐远,如果选择坚守,白局最好的结局不过是成为博物馆艺术,如同罐头中的水果虽然存活却失去生命力;如果大量创新,白局则会失去其原本韵味,这其中的平衡很难把握。收入与市场之间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又要面对义务教学的老一辈传承人逐渐老去的事实。不论如何,白局的传承依旧在南京各个传承社继续着,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保留南京的一份传统。至于白局能不能完成一场华丽的转身,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白局传承人徐春华进社区说唱《莫愁四弄》
白局、京剧、锡剧唱进南京地铁
【阅读摘要】南京地铁近期将推出星期广播文化沙龙,将京剧、锡剧等传统文化引进车厢,乘客可边乘车边看戏。14日地铁大行宫站就将迎来充满浓浓老南京味道的白局和吆喝,而15日紧邻南京儿童医院的珠江路站,则将上演儿童剧。>>>详细 南京白局十年保护成果展演举行
【阅读摘要】据悉,近年来,我市对南京白局的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成立南京白局研究会、组建白局演出队,逐步收集和整理南京白局的文史资料等。目前,全市共有白局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3名、区级传承人9名,南京云锦研究所、秦淮区文化馆、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被确立为白局传习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