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情系人口普查展现巾帼风采
人不漏户、户不漏人、不重不漏……人口普查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10月的一天,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副主任、孝陵卫街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华一直牵挂着普查前线的进展情况。
“杨主任,我们遇到了问题,因为防疫原因,现在几个社区、几所高校无法正常开展普查工作……”听到电话那头的普查人员反映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杨华心急如焚。她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一项一项联系协调解决。
住院期间杨华仍坚持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从2020年5月7日孝陵卫街道各社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立至今,在普查摸底准备工作中,共带领普查组排查摸底57754户,常住人口134708人,各普查小区均按照节点按时、按标准完成。她不负组织重托,心系普查、忘我工作,积极发扬知难而进、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以严谨细致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有序推进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忙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这个平时在大家眼中,颇具具有文艺气息的女主任,在人口普查战线上变成了“拼命三娘”,巾帼不让须眉。
与玄武区其他街道不同,孝陵卫街道的人口普查工作有着特殊性。该街道下辖11个社区,辖区高校多、科研院所多,高档小区多、拆迁安置房也多,区域面积广阔,涉及面广,道住户、常住人口和普查小区在全区均属最多。杨华分析形式,创新方法,带领普查队伍抓住重点,特别做好对流动人口、年轻人和高收入群体的普查宣传工作。
越难越要上,面对复杂繁重的普查工作,杨华带领领导小组成员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部署人口普查各项工作,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两员、培训宣传都有条不紊地开展。
她带领各社区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口普查相关知识宣传到各个普查小区。
凭借之前从事科普工作的经验和优势,杨华组织群众自编自演人口普查“三句半”快板、垃圾分类口诀等等。“这个时间要牢记,提前预约待在家。普查人口进你家,逐项向你做调查”“问一问、想一想,考虑清楚再回答。登记信息全保密,如实申报不用急”……朗朗上口的快板和口诀让人口普查更亲民、更有效,形成了人口普查家喻户晓、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为普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负责人口普查工作以来,杨华十分重视人员队伍建设,在9月初完成549名人普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工作。与十年前相比,此次普查提倡无纸化,使用手机App来申报,这就要求普查人员能熟练运用电子产品。所以在选聘工作中,杨华特别注意对党员领导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年轻社工的吸纳。对于不熟悉普查业务的普查员,她始终耐心教授,发挥骨干人员作用,带领普查领导小组刻苦钻研并熟练掌握普查业务知识。
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多、压力大,难免会有少数普查人员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打退堂鼓”。在杨华住院期间,就有少数年轻普查员提出退出普查队伍的申请。由于医生嘱咐不能下床,听到这个消息后,杨华把他们喊到病床旁边谈心谈话,做思想工作。没想到,自己用行动感染了年轻同志,他们也放下了思想包袱,不怕苦累,又全心投入到了人口普查的工作中去。
杨华住院期间与普查员开展谈心谈话
“带着一份对事业的责任心去对待工作。”这是杨华的座右铭,他坚持在推进每一步工作中做到胸中有数,她安排工作精确到每名普查员,各环节都井井有条。到目前为止,街道的人普工作总体进度和数据质量都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她带领街道普查队伍将准礁无误、高效率、高质量地圆满完成全国第七次人普工作任务。
南通市海门区老科协黄颂禹:做好三农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6年的时间,他帮助各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制定了16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9年3月和11月,他分别制订了“兴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海门农科所补南村特色瓜蔬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并通过了专家审核。一项项服务三农的项目,一份份事关乡村振兴的成绩单,正是他不断奔走,用热忱助力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他就是南通市海门区老科协黄颂禹。
为农民丰收“献计谋”
黄颂禹出生于1948年,原本是江苏省海门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有着十足技术经验的他,退休后成为了一名科普志愿者,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和热忱之心继续热爱的事业,为乡村振兴和三农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3月,黄颂禹指导春季田间培管及复工生产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黄松禹深知,只有好产业和好技术,才能帮助乡村做大做强。在六年志愿服务期间,他先后帮助各地建立和发展了省及南通市老科协10个科技示范基地,帮助引进农业新品种12个。2019年秋播,为联系的第一书记所在的瑞丰村、补南村分别建了250亩、52亩和的“特色瓜蔬生产基地”,并帮助补南村、新富村基地各引进项目1个,各申请到政府财政扶持100万元,助力推荐瑞丰村基地生产的甜瓜参加了2020年江苏省第二届西(甜)瓜评比,并获甜瓜组“瓜王”荣誉。
不仅如此, 2019-2020年,他还先后帮助5个村新发展特色瓜(果)蔬1060亩,新建智能温室、连栋大棚等设施基地182亩。在2020年春,他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微信网络,帮助基地调节一批农用物资,解决了当时生产中的困难。在2020年5月和9月,又通过新媒体,帮助基地销售青玉米、西(甜)瓜3万多斤,为疫情之年基地的发展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之星。
为乡村科普“送教材”
除了技术指导,编制规划和科技指导也是黄颂禹的拿手项目。作为工作了一辈子的“大笔杆”,他也深知技术培训和农业辅导对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和指明道路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是,在工作期间,他也注重编制文书,用知识的力量,带动乡村开展科普宣传。
他先后编写了乡土教材和培训资料20多份,制作了PPT,进行了40多场次的专题讲座和科技培训。2019--2020年,他编写了8份乡土教材,到中兴村等6个村上了主题党课和农技培训。他还编写了“从小热爱农业科技,长大建设祖国四化”、“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讲座”等教材,并制作了PPT多媒体到有关中小学校作专题讲座,后被海门市关工委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对全市241个行政村和80多中小学统一播放,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黄颂禹为海门三星镇光荣村党员作“如何创建省人居环境示范村”专题技术培训
在6年多的科技志愿者服务工作中,黄颂禹先后撰写了20多篇调研献策文章,其中12篇发表在省市杂志上,有8篇获得了省市级奖励。2020年2月,针对疫情所产生的新情况,黄颂禹执笔撰写了“新冠肺炎后疫情时期”农业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一文,发表在南通市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刊物上,该文还获“海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调研报告”特等奖。2020年9月,他还执笔撰写了“对海门十四五农业规划的建议”一文,建议得到了海门区委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科普队伍“育人才”
乡村发展,要不拘一格“育人才”。随着更多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作为退休老干部的黄颂禹在人才培养上,也倾尽全力。
2011年底起,黄颂禹作为老科技人员志愿者组织一批老农业科技志愿者与32位大学生村官“对接互动、创新创业”。他先后帮助21位村官制订创业规划,建立创业基地6个,实施创业项目14项,指导撰写调研报告42篇。他每年对新来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培训,并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工作交流,海门市老科协与大学生村官对接互动的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中国老科协陈至立会长和常务副会长齐让都作了批示。
黄颂禹与其他志愿者在海门正余镇三合村指导村民如何搞好沟河保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科普志愿服务,要走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乡村科技力量薄弱,科普人才匮乏,正是科普志愿服务的‘有为之地’。”抱着这样的信念,黄颂禹在退休后的六年时间里,始终行走在乡村,奔走在农民最需要的前线。他亲身见证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也帮助农民走上产业道路。在科普志愿服务这条道路上,他既是“记录者”,更是“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