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清明:親情重 民俗濃 休閑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14:23

原標題:盤點清明:親情重 民俗濃 休閑熱

  清明節當天,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帶著家人祭奠遇難同胞。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攝

  6日,南京海底世界內,市民感受夢幻般的海底長廊、海豚表演。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攝

  假期裡的南京圖書館,小朋友席地而坐快樂地閱讀。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樂 濤攝

  清明,是春節以后的第一個假日。和即將接踵而來的其他大小長假不一樣,這三天的主題,“家”與“親情”佔據絕對主流。留守小家庭,安靜祥和其樂融融﹔奔波上路,回到大家族感受同宗溫情……

  大風大雨擋不住

  掃墓踏青親情濃

  江蘇境內三天普遍降雨,使得今年清明的出游人數明顯下降。省旅游局發布的“全省重點景區的游覽舒適度指數”顯示,3天小長假裡,全省30家重點景區中,除蘇州拙政園和淮安周恩來故居等個別景點的個別時段是“較擁擠”或“擁擠”外,絕大多數重點景區的游覽舒適度指數均為“舒適”和“較舒適”。“不過人還是不少,大風大雨沒有擋住掃墓踏青客的熱情。”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曉平說。

  蘇州市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小長假三天,全市4A及以上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75.68萬人次,同比下降18.64%,景區直接收入3264.83萬元,同比下降11.07%。但作為上海人的后花園,蘇州火車站清明當日發送旅客16萬人次,比春運還高。蘇州殯葬管理所的統計顯示,小長假期間,蘇州各大經營性公墓共接待掃墓人員358.47萬人,掃墓車輛57.54萬輛。蘇州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工作人員趙磊介紹,清明當日祭掃人數達155.17萬人,車輛達24.72萬輛,創近年來新高。

  “讓清明祭掃安全有序、移風易俗、低碳文明”成為各地公墓不約而同的主題。“陵園推出了草坪葬、樹葬、塔位葬等多種形式的低碳、綠色殯葬形式,目前已經被90%以上的群眾接受” ,南通東華塔陵園管理處主任姚國泉介紹。但要完全實現文明祭奠,還任重道遠。東華塔陵園規定一戶隻允許帶一扎紙錢,然而祭掃人員攜帶大捆紙錢的依舊特別多,甚至有人用三輪車拉來二十多扎。陵園推出的視頻祭掃,可以幫助遠在世界各地的掃墓者通過視頻祭掃先人,卻叫好不叫座,今年一個申請者都沒有。不過姚國泉相信,“文明祭掃的推廣需要一個過程。”

  “天氣情況加清明主題,使得小長假旅游以掃墓之余的踏青、散客游為主要特色”,周曉平介紹。比如蘇州旺山,位於墓園區的出入口,農家樂一派火熱。溱潼會船游客明顯少於往年,“清明那天中午1.2萬人,只是一個中等客流量”。茅山和花果山成為周邊游客合家齊聚的熱點。在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故居,桃花、海棠、櫻花次第盛開。清明前三天,這裡是本地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課堂﹔假期三天則成為外地家庭歡聚游玩的聖地,游客超過7萬5千人次。許多家庭攜老扶幼,專程從上海、南京等地而來,踏青賞花、追憶偉人,桃花海棠花下盡是賞花客。

  買民俗越土越香

  逛商店一“網”打盡

  掃墓大軍帶熱了時令美食的銷售。在蘇州,青團是掃墓必備的祭品。“小長假三天共賣出約20萬隻,”蘇州黃天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錫榮說。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1萬平方米的工廠內,50多位師傅分批次,24小時不停地制作,早6點之前第一批青團就送到市區的18個門店。早上6點半,觀前等門店前就排起了長隊,多是蘇州本地人。下午3點是另一個高峰,以上海的返程掃墓踏青客流為主。螺螄等時鮮貨也異常火爆,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螺螄日上市量達到85噸左右,銷量比前段時間翻一番。

  在徐州市中心的雲龍山,始於清早期的廟會每年都吸引著蘇魯豫皖四省近百萬人次參加,今年的雲龍山廟會首日和清明小長假最后一天重合,人流更顯密集。

  作為傳統廟會重要組成部分,鄉間農民就地取材自制的廟會商品每年都會吸引不少國內外游客購買。店主李明偉位於雲龍山文化街的文玩店,“老土”的生意做得特別好,徐州周邊農民用秸稈、葦蒲葉子、藤條竹子、普通塘泥、屋前房后長成的木材等材料手工制作的種種玩具和生活日用品擺到了他的文玩店裡:“用秸篾編成六角形的遮陽帽賣得特別火,今天一位老外看見,斷定這樣的帽子全世界絕無僅有,竟買下十幾頂帶回去。”李明偉樂得合不攏嘴。

  城市裡,家庭休閑消費唱主角。南京新街口商圈各百貨商場銷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與區域綜合體分流密切相關。未出游踏青的市民趁假期帶著老人和孩子到綜合體購物、看電影、游戲、滑冰、就餐。尤其是虹悅城、河西萬達廣場、弘陽百貨等區域性綜合體以親子活動為特點,吸引了眾多以家庭為單元的顧客,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

  值得關注的是,智能化消費提檔升級。重點商圈wifi覆蓋率提高,適應智能化需求。依托自媒體平台,發展“粉絲經濟”,眾商家將目光瞄准了APP和微信公眾平台營銷。如虹悅城APP已經擁有8000個電子用戶﹔蘇寧互聯網門店以“玩”為主,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群體。

  城市消費幾乎被“一網打盡”。南京理工大學沈教授昨天上午去小區小店買水果,老板手把手教她用手機淘寶的“淘點點”,進入“點外賣”,小區附近小店紛紛冒出來,包括這家水果店,通通可以送貨上門。這家水果店當日買30送5元,返利是淘寶出的。下午逛金鷹,正在舉辦台灣特色商品展銷,來自台灣的銷售人員建議加微信,如需補貨,她們直接從台灣寄過來。“電子商務、線上交易魅力無窮,實體店會慢慢衰落嗎?”沈教授在朋友圈發出如此感嘆。

  宅家傾聽“雨霖鈴”

  放空感悟“從前慢”

  “這個假期,天氣不好,加上回家路遠不便,我就宅在了單位宿舍。”大學畢業剛工作一年的史寒冰和記者聊到她並不寂寞的這三天假日時說,“沒回家的小伙伴們宅在一起玩,姑娘們做手工,做飯,上網,看書,聊天,商量著報班練舞蹈。心有春天,宅著也是擁抱了世界。”

  “小長假我和爸媽說好了,不回去看他們了,春節才回去過。我自己需要做很多整理。”難以置信,在高校物理研究頗有所成的楊婉麗業余做了一個小藝術工作室,“人到中年,我有條件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工作室做一些小型的藝術推廣策劃,完全不考慮盈利。所以,小長假對我來說是工作的休止符,剛好換腦做自己喜歡的事”。楊婉麗這三天把一批累積了很久的作品全部拍攝成圖片,准備出宣傳冊和衍生品,5月推出。“屋外雨霖鈴,屋內我享受自己的快樂時光,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為我假期后繼續工作加油。”

  “天天下雨出去干啥?在家看書聽雨挺好。”出版社編輯胡青鬆比較推崇慢生活,他和妻子本是旅游達人,但絕少在節假日外出,“假期出行,往往原本屬於風景的旅行最后演變為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從逼仄的城市空間進入擁擠的風景區,已經沒有旅行的意義。”

  木心的詩歌《從前慢》一時風行,說中了很多人的情感缺憾。“假期,首先應該是給自己放假,快節奏的工作之余有一個放空自我的時間是無比難得的,與其浪費在人群中,不如宅起來。《從前慢》裡寫‘一生隻夠愛一個人’,現在大概一生都不夠愛一個人。所以我覺得在時間飛逝的縫隙中,要多給情感留點緩沖地帶。行走中多停下腳步,交流,思考,享受這個時代日漸稀有的‘慢’。”6日晚上,胡青鬆這樣總結自己的清明節小長假。(孟旭 付奇 李剛 宋曉華 蔡志明 梅劍飛 王穎 王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