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00:36

  12月7日是大雪节气,下周即将迎来降温,越来越有寒冬的感觉了,但是在这里却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今儿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刚出锅的,您趁热吃。”中午11点半,位于东城区柏树胡同的人民小酒文化馆渐渐热闹起来,工作人员端出香喷喷的饭菜,“爸妈食堂”准时开餐。

   公益助餐 自付十元吃暖心饭

   这里是东华门街道“爸妈食堂”自5月8日起每周一至周五为辖区内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持有残疾证等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老伴儿是残疾人,我又做过肺癌手术,做饭特别吃力,在家只能将就一口。”提起过去的“吃饭难”,受助老人杨春敏连连摆手。看到老伴儿史燕军已经帮自己打好饭菜,她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现在可太幸福了,这边荤素搭配,每周菜都不重样,米饭、馒头和汤管够,我们俩不光吃得饱,还吃得好。”杨春敏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最难得的是,这边是新鲜现做的,比外面那些预制菜加热的要强多了。这么一顿下来,个人只用支付10元。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受助老人张平也是这里的常客。“孩子结婚以后搬走了,老伴儿也被单位返聘,我一个人在家吃饭成了问题。”张平试过自己做,可吃得太单一,又容易做多。“周围饭馆我几乎也都去过,但普遍高油高盐,我有脂肪肝,不敢总吃这些。”张平发现,“爸妈食堂”菜品种类多,搭配也科学,而且清淡软烂、低油低盐,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更适合老人。

  “好多老人都喜欢吃现做的,但附近满足这样条件的场地很有限,一些驿站也只能提供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饭菜。”东华门街道民生保障办副主任米赵宜谈到,街道尝试将养老助餐体系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延伸到社会餐饮企业,为辖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助餐服务。

  作为“爸妈食堂”项目主要执行方,北京市思诚社区公益基金会在充分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一部分”的项目实施方案。“慈善组织资助一部分,12元;个人出一部分,10元;餐厅让利一部分,以成本价每餐22元计收。”秘书长李萌说道,经社工综合评估与面对面访谈,首批共与51名辖区老人签订资助协议。

  除了助餐以外,“爸妈食堂”还为老人们搭建起交流平台。“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参加生日会、节日活动,以及手机使用、手工制作等‘老年小课堂’。”米赵宜介绍,“爸妈食堂”公益助餐项目还推出助餐爱心海报,爱心人士扫码即可捐款,由基金会统一管理。“期待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为更多困境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我就爱吃康馨园养老院助餐点的鱼,就他们家做的鱼一点刺都没有。”“来助餐点打点儿饭不仅干净卫生,还实惠!”居民郑阿姨一边品尝着餐食一边对助餐点赞不绝口。

  每天不重样!乐享幸福“食”光

  菜品种类多,营养丰富让老人们吃出了“家的味道”。安定门街道的6家助餐点不仅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的就餐难题也让老年人吃得健康、放心。

  2023年,安定门街道拓展了2家社会化餐饮企业作为养老助餐点,分别是“馅老满”(安定门店)和“老酒馆”(宝钞胡同52号店)。社会化餐饮企业助餐点面向辖区老年人提供点餐服务,老人们只需持养老助残卡到店,便能享受多重福利。

  家住宝钞胡同的李大爷每天的早餐都是在“老酒馆”吃的,自从“老酒馆”成了街道的养老助餐点后,李大爷持养老助残卡就餐不仅享受到了优惠,每顿早餐还能多一道小菜。

  两家餐饮店都已在安定门街道开店十年以上,作为安定门“老”字号,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街道将它们发展成为助餐点,拓宽了老年人的就餐渠道,丰富了他们的食谱。

  “以前助餐点没这么多,连着吃一周也就腻了,现在又新开了2个助餐点,6家助餐点来回吃,真正做到了每天不重样,助餐点真是开到了我们的心坎儿里!”家住安内大街的马阿姨这样说。

  多种形式的老年餐桌在东城还有不少,咱东城的老年餐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的暖心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