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综合施策革除农村婚丧嫁娶陈规,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落细相关规定,推动农村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新风尚。“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移风易俗,久久为功,首府广袤农村正在成为一片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希望田野。
土默特左旗: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你兑换了几条毛巾?”“我兑换了5瓶洗衣液呢!”在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北什轴村村委会门口,村民们忙着互相分享自己兑换的生活日用品,这已经是今年第6次积分兑换奖品了。
土左旗北什轴乡首届丰收庆典活动
在北什轴乡,各村以村规民约为依托,采取一事一积分、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评、一年两兑换的方式进行积分管理。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让村民成为文明乡风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对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阻止露天焚烧秸秆、扶贫助困等群众进行积分奖励,运用积分制作管理动员,以量化的行为评分标准让群众在基层治理大舞台中唱主角,以小积分兑出移风易俗的新路子。
推进移风易俗,不仅是焕发文明乡村新气象的重要内容,更是营造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抓手。目前,土默特左旗正在逐步借鉴推广北什轴乡的新路子和好做法,让新风沐乡野,文明建新功。
今年,土默特左旗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移风易俗宣讲15场次,将移风易俗与日常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畅聊文明乡风,让村民听在耳、学在心、用在行,结合文艺汇演、快板相声等方式开展倡导文明新风的实践活动20场次,土默特左旗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进乡村、进田间地头、进社区、进广场,累计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活动30余场。
“移风易俗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土左旗文明办主任刘向东说,下一步,全旗将继续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立足监督首责,在辖区内设立红灰黑榜,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以点带面成风化俗,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文明新风建设注入力量。
托克托县:百年村落焕新颜
走进郝家窑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这里生活着296户1080人,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气象,让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村落焕新颜。
郝家窑村村民们在葡萄架下聆听移风易俗宣讲
残缺的独轮车、斑驳的木犁、废旧的渔网、古老的油灯、泛黄的粮票……在郝家窑村的民俗文化展室里,留存着郝家窑村村民的历史记忆,展现着他们奋力提升村容村貌的点点滴滴,如今的郝家窑村已成为自治区级文明村,是一个远近闻名、富饶宜居、民风和谐的新农村。
“我们将传统民俗文化展室打造为传播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阵地,让厚养薄葬、喜事简办成为新风尚。通过在民俗文化展室内讲解和观看旧物件、旧照片与新时代移风易俗展现的新风貌之间的对比,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现在郝家窑村的良好村风、民风。” 郝家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建介绍说。
不仅如此,郝家窑村还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把民俗文化元素融入移风易俗文化活动,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政策倡议融入剪纸和刺绣。良好的村风民风、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郝家窑村在移风易俗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自治区级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一村一品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已经成为了郝家窑村的名片,这座百年村落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和林格尔县:“五治融合”让乡村蝶变
“众姊妹们走上场,咱把和林来赞扬;天蓝土沃大粮仓,山药莜面的确香……”在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台基营村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节上,村文艺演出队给大家带来的快板表演《夸和林》让村民们至今记忆犹新。
走进台基营村,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乡间道路四通八达,村民脸上笑容洋溢,文明乡风扑面而来。这得益于该村着力构建乡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让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蝶变升级,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景美人和的乡村善治之路,领跑助推乡村振兴。
台基营村召开村民议事会
近年来,台基营村积极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架构,持续完善群众性自治机制条例,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道德评议会“四会”建设纳入文明村镇创建重要内容,并将移风易俗各项约定写进了台基营村村规民约,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
“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宣传引导下,文明健康理念渐入人心,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支持。”台基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金柱说,村里还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文艺演出队、乡村乐队,经常开展扭秧歌、唱红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5年,在村党支部支持下,村民兰林娥号召村里的妇女组建了文艺演出队,现有队员共47人。“以前村里的一些妇女闲在家里没事做,经常说闲话、拌嘴,于是我带头组织大家一起跳舞。在排练表演的相处过程中,好多误会慢慢就解除了。”自演出队成立以来,妇女们定期相约排练扇子舞、秧歌舞,参与乡村文化节、市县舞蹈比赛等。
农闲时节,台基营村依托乡贤人士,充分动员剪纸非遗传承人,经常深入村民家中坐下来,用一把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剪裁出乡村的新风新貌,面对面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大力营造学习道德模范争当身边榜样良好氛围,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美德少年等评选,通过榜样引领,使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台基营村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等。“我们还将持续倡导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真正走进群众视野、走入群众内心,形成崇尚文明、摒弃陋习的良好风尚,使新时代文明春风浸润百姓心田。”卢金柱说。
清水河县:百家菜办出新婚尚
“办酒席,要申请,红白喜事不攀比;新人笑,不婚闹,抵制恶俗扬正道……”在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乡亲们围着文化墙学习村规民约,你说一句,他接一句,朗朗上口,还时不时有人插科打诨,讲述类似的事情,引得人们阵阵讨论。
清水河县高茂泉村村规民约
高茂泉村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兑换、红白理事会等举措,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里的风气,引导村民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营造了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新风尚的良好氛围。
“以前我觉得办酒席铺张浪费,送礼的人也喜欢攀比。现在好了,人情往来轻松多了。现在谁家结婚我们都愿意过去帮忙,张罗忙活着,邻里的关系更亲密了,村里也比以前更热闹了。”村民刘改兰对村子里的改变赞不绝口:“最开始呀,还是老李家儿子结婚带的头。”虽已过去3年,村民们还是赞不绝口。
该村村民李永祥儿子的婚事,备受远近青年羡慕,也是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新气象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婚事新办简办,没有繁文缛节,仅邀请了少许亲友办了6桌,菜是百家菜,凳是百家凳,众多亲友齐出力,将一场婚礼办得热火朝天。
其实最初亲戚们也劝李永祥婚事要大办特办,给孩子们留点美好的记忆,而李永祥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要留点回忆,为何不响应国家号召,做一个带头人,给村民们带来别样生动的婚礼。就这样,李永祥和孩子、亲戚们多次沟通,终于办成办好了这个事。孩子们每每说起,都会笑得合不拢嘴,父母的开明、真挚的感情让婚姻更加纯粹,也更加圆满,在村里留下了一段佳话。
高茂泉村通过创新治理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形成长效机制,引导群众践行文明风尚取得积极成效,邻里守望、敬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新风尚在全村蔚然成风。
武川县:爬山调唱出新生活
“白灵灵鹊鹊飞过一道道滩,我把反铺张浪费来宣传。请客送礼要杜绝,婚娶嫁聘不要大摆酒席,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举行个仪式,新人新事要新办。勤俭节约好传统,一代一代来传承。”
武川县可镇西官井社区爬山调演出
6月12日,在武川县可镇西官井社区,一支由群众自发组建的爬山调文艺宣传队正在为现场观众唱着新编排的爬山调曲目。曲目与移风易俗政策宣传紧密结合,将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写成词、谱成曲,传播移风易俗正能量。演出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台上演员精神抖擞,台下观众掌声阵阵。
张润贵是武川县上秃亥乡圪奔村村民,他从小奔跑在响彻爬山调的沟沟坎坎之间,15岁就开始学习爬山调,后来,张润贵被评选为爬山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还曾在呼和浩特市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荣获优秀表演奖,在武川县2004年爬山调、二人台歌手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支文艺宣传队就是由张润贵和一群不同职业、不同年纪,但对爬山调有着共同热爱的人群组建起来的。
说起文艺宣传队,张润贵说:“我们的演出主要以爬山调为主,内容积极向上、紧跟时代,并结合传统戏曲进行自创自导自演,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倡导移风易俗。宣传队每周利用空闲时间排练5次,每月坚持为社区居民演出4场,每年演出40场次,数十年如一日,我虽然已经70岁了,但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唱下去。”
好的宣传队伍也需要好的展示平台,西官井社区免费为宣传队伍提供演出场地。社区书记李立超说:“希望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切实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新风尚传递到老百姓心间。也能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队伍中,积极参与排练演出,为广大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
据悉,今年以来,爬山调文艺宣传队已为1300多名社区居民演出20场次,数十年来,演出近2000场次,观众覆盖面5万余人。更多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演出活动,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新城区: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婚丧嫁娶简易办,尊老爱幼献爱心。乡风文明是典范,移风易俗已成风……”在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村民活动中心,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二人台正在进行紧张的彩排,剧目从当下社会上存在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切入,以红白理事会助推移风易俗为剧情脉络,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让移风易俗新风吹进百姓心坎里。
恼包村新貌
“节目非常好,演得非常精彩,我也要向剧中移风易俗的做法学习,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恼包村村民李林珍观看后说。
近年来,新城区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引领,以持续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为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在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的同时,切实提升农村居民思想道德素养和农村整体文明水平。
“村规民约我来讲 移风易俗你践行”文化文艺汇演
“我们在保合少镇和辖区内24个行政村中,均设立一名宣传委员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及移风易俗工作,并逐步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文明创建网络,以新时代讲习团和理论学习轻骑兵为抓手,让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深入到乡镇农村、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等地。”新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王慧芳说。截至目前,新城区保合少镇和恼包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镇,水磨村等10个行政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保合少村等10个行政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为88%。
“娶媳妇、聘闺女、圆锁儿满月百岁岁,不攀比、不浪费,树立文明新风尚、健康快乐数第一。”这是新城区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生盖营村红白理事会乡里乡亲代东团的名言。
说起代东团,生盖营村无人不晓。据了解,生盖营村代东团是由村内部分德高望重的乡贤和舞蹈队大妈们组成,是党员+乡贤+文艺团体的以党建为引领的村民志愿组织。他们通过改良代东词宣传红白事宴新要求,全程参与群众宴席,对宴席报备、餐标选择、礼金数目等一一进行引导,帮助群众逐步从繁重的习俗中解脱出来。同时,代东团里舞蹈队的大妈们还免费为村民提供代东+演出的一条龙服务,平均每场宴会为村民节约资金1.2万余元。
回民区:孝老爱亲传美德
盛夏时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谦和果园内林果满枝、花草茂盛,果园主人张宏奎、张俊英夫妇正在修剪院子里的芍药花。提到张俊英,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的孝老爱亲点赞,为她的勤劳节俭称颂。多年来,张俊英以自己的勤劳、朴实、温情培育出百善孝为先的纯良家风,为家庭积攒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谦和果园
在谦和果园,村民们经常会看到张宏奎和张俊英夫妇一起忙碌的身影。经营果园以来,张俊英只要一有时间,总会和丈夫一起处理果园里的琐碎农活。在她看来,一家人就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说到年过七旬的婆婆,张俊英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她和婆婆住在一个院里,婆婆的吃穿住行是她和丈夫最牵挂的事情。“我们在一起吃饭,一起生活,虽然在饮食方面各有所爱,但是都会按照老人的口味和爱好准备饭菜。”张俊英说,每逢换季过年,她总要先给婆婆置办新衣裳,但是婆婆却总是不停叮嘱她多给自己买一些,并叮嘱她不要总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婆婆生病时,她守在旁边日夜看护;婆婆孤单时,她放下家务陪着聊天;婆婆出门走亲戚时,她和丈夫一同陪同前往……张俊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个好媳妇的样子,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她常说,过去老人为了这个家忙前忙后、付出很多,现在他们岁数大了,就应该让他们安享晚年。
张俊英说,她和丈夫都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大,作为老大哥、老大姐,她觉得就应该有个老大的样子。生活中,她和丈夫总是想尽己所能去照顾弟弟妹妹们,让他们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情和关爱。
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也是张俊英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她常常引导家人养成节水、节电、节约所有资源的好习惯,哪怕是一滴水、一度电,在她看来,都是宝贵的资源。在果园经营农家乐时,她也会叮嘱餐厅工作人员点餐时引导客人吃多少点多少,千万不能浪费,不够吃可以再点,剩下的饭菜要及时为客人打包带走。如今,在张俊英的家中,勤俭节俭的意识已深深地植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中,并成为全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和万事兴。张俊英认为,能同在一个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婆媳之间以及兄妹之间,都应当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玉泉区:内外兼修谋精细
“遵守文明规则,还能得积分换礼品,大家会更积极地参与基层治理,用自己的文明行动赚取积分。”前毛道村村民刘慧芳说。在玉泉区小黑河镇前毛道村移风易俗积分兑换超市,一排排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电饭煲、台灯、暖瓶、洗衣液、纸巾、文具等生活用品,墙上张贴着积分兑换标准。
玉泉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集中展示活动
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积分较高的群众还可优先参与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推优评先活动。玉泉区各村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励作用,组织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公示积分,接受群众监督。
为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玉泉区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有效遏止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突出的陈规陋习问题,不断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强化正向引导激励,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小黑河镇各村将移风易俗的理念融入了村规民约,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村规民约,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成为新风尚。那些带头执行村规民约的村民,名字被写在红榜上,成为全村人的榜样。
刘霞霞是前毛道村的一名年轻人,她原本打算在结婚时大操大办,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但是,在红白理事会的建议下,她改变了主意,摆酒请客时只邀请了家族的亲戚来庆祝。村里通过张贴红榜的方式,给刘霞霞和她的新郎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如今,夫妻俩生活过得简单而幸福。
今年,刘霞霞的堂哥刘利军的婚宴也是简办。像刘霞霞和刘利军这样喜事新办的例子在小黑河镇并不少见。任云刚是小黑河镇前毛道村红白理事会的会长,这几年来他见证了村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风气变化。他说:“自从村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很多年轻人自觉按照村规民约来做,少了攀比人情味却更浓了。”
赛罕区:小镜头拍出新风尚
“移风易俗大变样,文明新风都提倡。高价彩礼咱不要,亲家一听心欢笑……”一大早,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村民“勇勇”和“芳芳”就和乡亲们开始上岗拍摄短视频了。
曙光村村民正在拍摄正能量短视频
2023年,曙光村在抖音平台开通了视频账号,通过拍摄正能量短视频连续剧的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在视频剧本创作时期,他们就注重将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与树文明新风相结合。短视频以上世纪90年代的曙光村作为时代背景,以“勇勇”与“芳芳”两个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情感变化为主线,其他村民关系为支线,通过生动朴实、诙谐幽默的故事将年轻人自由婚恋、中老年人幸福家庭生活、两辈人孝老爱亲等一系列文明新风尚融入视频当中。抖音短视频账号创建以来深受群众喜爱,视频账号凭借蕴含文明风尚的短视频获得了曙光村乃至其他地区网友的认可。目前曙光村抖音号已经拍摄短视频连续剧61集,视频账号的月播放量达130.7万。
曙光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该村坚持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巧用抖音平台,通过拍摄短视频连续剧的方式,传递正能量,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曙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二忠向记者介绍,2019年6月,曙光村成立了全区首家以电商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农村电商平台——正北方云仓,主要销售各类农副特产品,每月有30万单以上的包裹从该平台发往全国,2022年曙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7.3万元。
“正北方云仓的良性运营,吸引了在外打拼的本地青年回到曙光村,以开网店、直播带货的方式扎根家乡就业、创业。这些从城市归来的年轻人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成为曙光村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为曙光村带来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高二忠说。
出演短视频的演员均是在正北方云仓工作的曙光村村民,如今,出镜拍摄的村民已成为曙光村的小网红,他们通过钻研剧本,对主流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拍摄之余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积极配合曙光村“四会”,号召村民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村民培育文明习惯、法治意识、科学理念。村民在观看短视频时能通过故事情节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婚恋、和谐家庭等移风易俗主题倡议,有力地推动了曙光村文明新风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