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一封遗嘱破旧俗 移风易俗新变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4 08:17

  “我因病痛多年,拖累了我最亲爱的人,现决定我自己百年后,先火化,后海葬,我的后事一切从简,不得有违我的遗愿。”近日,一封特别的遗嘱在永州市冷水滩区花桥街镇多个微信群转发。

    3月1日老人去世后,家人遵循了他的遗愿,火化海葬,拒收礼金,丧事交由居委会主持,一切从简,以最简单的告别仪式送走了老人。

    据了解,逝者叫伍崇勋,享年78岁,是永州市冷水滩区花桥街镇居委会老街组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生前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就是爱看报纸和新闻,关心时政,只要有人和他聊天都会谈谈今天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情,国家有哪些新政策,村民们都叫他“消息通”。平时勤劳节俭,因家里地少,他用了两年时间一担一担挑土把屋后的荒塘填平,整成了玉米地。为节约开销,他又用了五年的时间自己打石头,以非凡的毅力用双手挖出房子的基地,并自己一砖一瓦的修建好。周边地方的村民都赞叹道:“这个人的意志简直无人能及”。

    老人生前通情达理,遵守国家政策法规,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夫妻俩人只生了两个女儿。由于身体原因,家庭一直很贫困,为了能让两个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中学时期,先后把她们过继给舅舅和姨妈,在农村,这是得下多大的决心。可是老人抛开旧俗,义无反顾的做出这样的决定。

老人在早先跟妻子说过,农村治丧的陋习太铺张浪费,打鞭炮做花圈以及大吃大喝要发费很多钱,给一些贫困家庭雪上加霜,棺木安葬更是浪费国家森林和土地资源,我死后一定不能这样,就因为老人坚持一生的节俭思想才有了这封特殊的遗嘱。

    在该区杨村甸乡胡家桥村,1月11日,村民王业勇哥哥去世,家属和宾客按照《村规民约》新制定的关于红白喜事的要求,缩减酒席,现场不放礼花鞭炮、不收送红包,亲友们以缅怀的方式寄托哀思。“以前一场白事办下来,请舞龙舞狮班子敲锣打鼓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加上酒席、放鞭炮、花圈、散茶等,3至5万的开销是正常的,而现在,只要1万多就够了。”王业勇说。

   “推进婚丧礼俗改革,事关脱贫成效,事关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我们必须要大力宣传,今年努力推进集中治丧点和公墓山的建设。”谈起婚丧事宜,花桥街镇民政办主任周湘永说出镇里的工作计划。

笔者在该区花桥街敏村、杨村甸乡岭口村、胡家桥村等村与村民聊到《村规民约》,他们都说“移风易俗,红白喜事办理”在村里《村规民约》都有了具体的规定。

据悉,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冷水滩区扎实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系列主题活动。2019年1月24日该区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决议》,区监委、文明办、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办婚丧事宜的通告》,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还发出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议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成了该区的文明新风,“婚丧从简、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在该区逐步形成。(刘阳荣 何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