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享“福”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9 20:02

  我离开福州的那天,碰巧在酒店门口遇到了一支接亲队伍。伴郎伴娘簇拥着新娘上车,新娘用手轻轻搭在额前阻挡阳光直接照射,却有几丝阳光还是调皮地顺着指缝溜进来,照亮了她灿烂的笑容。来送我去车站的司机师傅也被这幸福、热闹的场景所感染了,对我说道:“出门遇见结婚的,咱俩运气都不错,沾沾喜气吧。”我笑笑,感觉这喜气中有不少是福州接续送给我的福气。

  

  也许与盛夏有关,我在的那几天,福州的天总是蓝得发白,几乎要形成一种果冻般剔透的质地。云彩极具精气神,像是经历了一次长眠,将无处迸发的激情凝聚成了一种阳刚之气,幻化成雄狮、猛虎般的威武姿态,盘踞于鼓山之巅。南方的秀山秀水,似乎也因此变得雄浑起来。太阳依旧是骄傲的,它眼中自没有南北之分,在属于自己的夏天——一个丝毫不用遮挡和躲藏的季节,尽情展示自己近乎激进的澎湃情怀,为人间留下一个沸腾的梦。

  

  福州,这座城市的夏天是那么盛大气派,是那么动静相宜,单从气候上说,甚至还有点霸道。

  

  待在福州享受假期的那几天,我基本上保持着半下午才出门的行游节奏,所去之地也多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一则感受老福州韵味,二则那里多室内空间,好随时乘凉。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是人们来福州的必游之地,也是我此行去的次数最多、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我在福州十多年,还从来没见过短短几天能把三坊七巷逛得这么彻底的人。”朋友得知我把三道坊、七条巷逛了个遍时,很是吃惊。“不止,我还几乎是逢馆就进、逢项目就参与,逛得透透的。”我边擦额头上的汗,边回应道。

  

  逛三坊七巷主街,难免会让我想到北京南锣鼓巷、济南芙蓉街等街区的主道,但仔细观察、感受后发觉,相比之下,这条主街并不算是商业气息十分浓厚的,而且所陈所卖之物,皆与福州本地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比如鱼丸肉燕铺子、橄榄铺子、茶摊茶铺等,全国很多街区里千篇一律的礼品店确实不多。吃一碗“鱼包虾”的鱼燕(不同于肉燕的“肉包肉”,鱼燕外皮是鳗鱼所制,内馅是虾),喝一杯冰镇茉莉花茶,我便开始往主街两边的坊巷里钻。逛过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之类文化街区的朋友大抵都明白,避过主街的小巷才是街区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这里人更少,韵味更足。

  

  三坊七巷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福州民居大宅展示馆。深深坊巷曲径通幽,马鞍墙燕尾脊连接起数百年的风华与沧桑,青顶白面之屋自有一帘幽梦,留存着似江南一般的清丽气质和闽地特有的闲适风情。一叩老宅大门而入,沉稳堂皇的大厅如同沧桑老成的管家,引客尽情领略自家风骨与积淀的源流与传承。宅属三进,厢房、游廊、花园皆备,园中还有雪洞,以前的主人家盛夏时常于洞中乘凉避暑,舒适至极。三坊七巷的老宅里大多有雪洞这个夏季纳凉、储物设施,其可谓是旧时的“空调房”。更讲究一点的宅第,花园里还设有水榭戏台,旧时演员临池而歌,声音借水面传至观众耳中更显悠扬清亮。正如《红楼梦》中史老太君隔水听戏:“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下吃酒,又宽阔,又听得见。”我游览时,水榭戏台并没有安排演出,看四下无人,索性自己站在水池边哼起戏调。南方戏我是不会的,只好唱两句京剧:“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昨晚确实饮酒了,惊醒我的则是闽江岸边温暖自然的灯光。

  

  现在坊巷里的宅子,大多被用作了文化馆、茶室之类的活动场所,也留有些民宅,但不多。在盛夏天气里,于各类宅子进进出出,逛久了更觉口渴脑热,这时候走进一家茶室,吹着空调、喝杯清茶最是痛快。福建是产茶大省、也是喝茶大省,福州城里大街小巷最不缺的就是茶室、茶具店,有的甚至一个挨一个铺满了整条街。三坊七巷里的茶室大多比外面的更具文艺气息,室内装潢素雅清新,书法装扮,修竹点缀,有一种幽居的隐逸情致。其中不乏身着古装的姑娘品茶、谈天、拍照,古与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实现了协调融合。我也选择与福州的生活以及茶文化进行一次亲密对话,点了一壶武夷正山小种,茶汤鲜香浓郁、果味充盈,佐以特色茶点芝士柿子,滋味更加丰富。我突然觉得,如果“福气”有味道,或许就是茶与茶点拌进生活的清甜。

  

  现在回过头来想,我还是很怀念当时在福州品茶的感觉,无论是在茶室里,还是在鼓山的茶摊上,周围氤氲的都是生活最纯粹、最悠闲的气息。

  

  “福山、福水、福街、福茶……生活在福州真是一种福气啊!”某一天晚上,在福州的夜市摊上我边吃生腌海鲜边对朋友说。“嗯,福州真的很适合生活。”朋友啜了一口酒,脸上渐渐泛起了红晕。

  

  这时候,一阵细风吹过,我顿时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只温柔的大手抚摸了一般。“福州看来也不想让我走。”我睁了睁朦胧醉眼,看到藏在远处山顶的月又多露出了一些面庞,也送给我一片皎洁的“福气”。

随享“福”生

■子匡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7月24日   第 24 版)

  我离开福州的那天,碰巧在酒店门口遇到了一支接亲队伍。伴郎伴娘簇拥着新娘上车,新娘用手轻轻搭在额前阻挡阳光直接照射,却有几丝阳光还是调皮地顺着指缝溜进来,照亮了她灿烂的笑容。来送我去车站的司机师傅也被这幸福、热闹的场景所感染了,对我说道:“出门遇见结婚的,咱俩运气都不错,沾沾喜气吧。”我笑笑,感觉这喜气中有不少是福州接续送给我的福气。

  

  也许与盛夏有关,我在的那几天,福州的天总是蓝得发白,几乎要形成一种果冻般剔透的质地。云彩极具精气神,像是经历了一次长眠,将无处迸发的激情凝聚成了一种阳刚之气,幻化成雄狮、猛虎般的威武姿态,盘踞于鼓山之巅。南方的秀山秀水,似乎也因此变得雄浑起来。太阳依旧是骄傲的,它眼中自没有南北之分,在属于自己的夏天——一个丝毫不用遮挡和躲藏的季节,尽情展示自己近乎激进的澎湃情怀,为人间留下一个沸腾的梦。

  

  福州,这座城市的夏天是那么盛大气派,是那么动静相宜,单从气候上说,甚至还有点霸道。

  

  待在福州享受假期的那几天,我基本上保持着半下午才出门的行游节奏,所去之地也多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一则感受老福州韵味,二则那里多室内空间,好随时乘凉。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是人们来福州的必游之地,也是我此行去的次数最多、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我在福州十多年,还从来没见过短短几天能把三坊七巷逛得这么彻底的人。”朋友得知我把三道坊、七条巷逛了个遍时,很是吃惊。“不止,我还几乎是逢馆就进、逢项目就参与,逛得透透的。”我边擦额头上的汗,边回应道。

  

  逛三坊七巷主街,难免会让我想到北京南锣鼓巷、济南芙蓉街等街区的主道,但仔细观察、感受后发觉,相比之下,这条主街并不算是商业气息十分浓厚的,而且所陈所卖之物,皆与福州本地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比如鱼丸肉燕铺子、橄榄铺子、茶摊茶铺等,全国很多街区里千篇一律的礼品店确实不多。吃一碗“鱼包虾”的鱼燕(不同于肉燕的“肉包肉”,鱼燕外皮是鳗鱼所制,内馅是虾),喝一杯冰镇茉莉花茶,我便开始往主街两边的坊巷里钻。逛过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之类文化街区的朋友大抵都明白,避过主街的小巷才是街区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这里人更少,韵味更足。

  

  三坊七巷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福州民居大宅展示馆。深深坊巷曲径通幽,马鞍墙燕尾脊连接起数百年的风华与沧桑,青顶白面之屋自有一帘幽梦,留存着似江南一般的清丽气质和闽地特有的闲适风情。一叩老宅大门而入,沉稳堂皇的大厅如同沧桑老成的管家,引客尽情领略自家风骨与积淀的源流与传承。宅属三进,厢房、游廊、花园皆备,园中还有雪洞,以前的主人家盛夏时常于洞中乘凉避暑,舒适至极。三坊七巷的老宅里大多有雪洞这个夏季纳凉、储物设施,其可谓是旧时的“空调房”。更讲究一点的宅第,花园里还设有水榭戏台,旧时演员临池而歌,声音借水面传至观众耳中更显悠扬清亮。正如《红楼梦》中史老太君隔水听戏:“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下吃酒,又宽阔,又听得见。”我游览时,水榭戏台并没有安排演出,看四下无人,索性自己站在水池边哼起戏调。南方戏我是不会的,只好唱两句京剧:“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昨晚确实饮酒了,惊醒我的则是闽江岸边温暖自然的灯光。

  

  现在坊巷里的宅子,大多被用作了文化馆、茶室之类的活动场所,也留有些民宅,但不多。在盛夏天气里,于各类宅子进进出出,逛久了更觉口渴脑热,这时候走进一家茶室,吹着空调、喝杯清茶最是痛快。福建是产茶大省、也是喝茶大省,福州城里大街小巷最不缺的就是茶室、茶具店,有的甚至一个挨一个铺满了整条街。三坊七巷里的茶室大多比外面的更具文艺气息,室内装潢素雅清新,书法装扮,修竹点缀,有一种幽居的隐逸情致。其中不乏身着古装的姑娘品茶、谈天、拍照,古与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实现了协调融合。我也选择与福州的生活以及茶文化进行一次亲密对话,点了一壶武夷正山小种,茶汤鲜香浓郁、果味充盈,佐以特色茶点芝士柿子,滋味更加丰富。我突然觉得,如果“福气”有味道,或许就是茶与茶点拌进生活的清甜。

  

  现在回过头来想,我还是很怀念当时在福州品茶的感觉,无论是在茶室里,还是在鼓山的茶摊上,周围氤氲的都是生活最纯粹、最悠闲的气息。

  

  “福山、福水、福街、福茶……生活在福州真是一种福气啊!”某一天晚上,在福州的夜市摊上我边吃生腌海鲜边对朋友说。“嗯,福州真的很适合生活。”朋友啜了一口酒,脸上渐渐泛起了红晕。

  

  这时候,一阵细风吹过,我顿时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只温柔的大手抚摸了一般。“福州看来也不想让我走。”我睁了睁朦胧醉眼,看到藏在远处山顶的月又多露出了一些面庞,也送给我一片皎洁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