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路上这个“金色小屋”成网红了!去过的人都点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3 19:32

虹桥路1437号坐落着一幢“金色小屋”,门楣上方“居家养老爱喜事”中的“喜事”二字,出自公益组织——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如今这里已成了老年朋友的网红打卡地,初夏的一天笔者来这里进行了探访。

坐落在虹桥路上的“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

“溢咖啡”托起公益成本

进入金色小屋,笔者发现是一家名为“溢咖啡”的咖吧,便点了一杯拿铁,价格18元,品一口,味道纯正。心里嘀咕:这么优雅的环境,嘎便宜。再一看,操作台里的咖啡师和端盘的服务员都是中老年人。笔者忍不住好奇,向一位大嫂级服务员打探,没想她回答爽快:“阿拉是公益咖啡,我是不拿工资的志愿者,侬想了解更多情况,问阿拉主任。”服务员指着和一群团队客人交谈的女士。

等到这位女士转身离席,笔者发现竟然是老朋友符焰。屈指算来,符老师该是古稀年岁,但精神状态一点也不老。符老师邀笔者到小屋北门外广场露天吧茶叙,她递上的名片印着职务“书记、主任”。话头自然从“公益咖啡”说起。符老师打开手机页面,让笔者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说道:“做助老信息服务,为啥要开咖啡馆呢?因为,做公益也需要成本,我们得自我‘造血’,才能让这个公益组织生存下去。”

“算下来你们运作四年多了,‘活’得下来吗?”笔者问道。

“我跟你报一笔账,在咖吧上班的志愿者满八小时的,每人每天100元津贴,临时来帮忙的尽义务,加上房租、水电费、咖啡豆、点心等原材料,以及设备折旧等,2019年支出61万元,实现营收40万元,加上爱心义卖和爱心捐款23万元,总收入63万元,略有盈余。”

笔者算了一下,该组织2019年营收已占支出的65%。符焰介绍,要不是今年发生疫情,停业三个月,咖吧的营收预估可达支出的80%左右。

“溢咖啡”请来供应商培训志愿者咖啡师

因为是老朋友,符老师和盘托出,这一靠公益咖啡馆支撑公益事业的创意,乃至寻找这间“金色小屋”,组建运作团队,全部出自一位退休领导干部的策划。尊重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老领导意愿,暂且称他Q先生。Q先生担任过政府诸多重要部门的“一把手”。退休前,许多企业、机构向他伸出橄榄枝,他一一婉拒,心心念念要干一件助老服务的公益事,而且还不找政府部门资助。他发动了和他有共同志向的老同事、老部下,组建成运作团队。他的动议首先得到了上海地产旗下虹桥绿化公司的鼎力相助,把紧贴地铁口、背靠大绿地、面朝虹桥路的这幢金色小屋,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喜事助老”使用。

“摆渡人”为老人解忧愁

“喜事助老”的热线电话是55369936,用的是“吾吾赡老、久久长乐”的谐音。参与过2014年“中共上海市委一号课题”调研的Q先生熟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信息不对称的尴尬相。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惠老政策措施,由于高龄老人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智能手段,不能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政策信息。Q先生想到了除“政府、市场”外的另外“两只手”,即“社会、科技”,他创设的“喜事助老”就是“社会之手”,发动年轻志愿者帮助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网,就是“科技之手”。Q先生还自己动手设计了“喜事助老”的Logo,标识是帆船,意喻本组织是一艘“摆渡的船”,从业的志愿者们就是“摆渡人”。

“喜事助老”智助志愿者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由于老人怕是诈骗电话,因此“摆渡人”热线电话开通后,还是没有面对面咨询接待的多。据统计,“喜事助老”年均接待来访老人或家属3000余人次,有了解养老机构的,有求助找保姆或钟点工的,有想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甚至还有要求介绍参加兴趣活动的。2018年政府推出“长护险”政策,来“喜事助老”咨询的就有近千名老人,其中100多位老人享受了长护险优待。

为了有效对接居家养老需求,该组织把诚信度好的服务商录入信息库。邀请了一家机器人助老辅具公司和一家爬楼机公司到小区做现场示范。有位老人子女通过上海电台找到“喜事助老”,要求预约登记使用爬楼机。当时该区域爬楼机没货,中心及时联系生产厂商,临时调配了一台爬楼机,解决了这位老人的困难。

“喜事助老”的志愿者登门走访服务对象

2017年10月的一天,居住虹桥社区的退休老教师陆某,在某商场门口滑倒,手臂两处骨折,腰椎伤未能确诊,医生建议要住院做CT检查治疗。而她的女儿远在美国,情急之下,她拨通了“喜事助老”热线求助。中心先后派出周文洁、傅爱文、章启明三位志愿者轮番陪同,并联系所属居委会和夕悦护理站。第二天又派志愿者小杨为陆老师预约同仁医院CT检查。又与夕悦护理站沟通,护理站破例先派出护理工为陆老师护理,而后再走照护等级的评估程序,使陆老师得到了及时治疗。康复后的陆老师成为金色小屋的志愿者。

家住宋园路的袁老伯患过脑梗且多年独居。他经朋友介绍来到金色小屋。进门就抛出难题:“我昨天饭也没有吃,饿到现在了,你们能解决吗?”原来,因为下大雨,他不能出门买饭吃,又不会叫外卖。轮值的志愿者就耐心教他使用手机叫外卖,直到他学会。袁老伯这才相信金色小屋做公益是真实的,也成了这里的常客。有一阵两个月没见他露面,志愿者傅爱文主动联系他,得知他动了手术,立马联系了福寿康护理站和医务志愿者上门慰问,并派出志愿者定期为他做保洁、烧饭,直到他生活可以自理。

高龄老人在志愿者护送下来金色小屋聚会

党建引领志愿者助老

“喜事助老”理事会和监事会共有8名成员,加上11名骨干志愿者,形成了助老服务19人核心团队。19名核心成员中有9名党员,其中,3名党员把组织关系迁入虹桥街道,成立了独立党支部。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关怀下,还成立“喜事助老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是2018年退休警官陈文霞,老陈在Q先生精神感召下,放弃保安公司优厚待遇,一头扎进“喜事助老”。原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干事长、资深社工周文洁退休后也成了“喜事助老”的核心成员。

2019年春节前夕,28位上海市劳模在金色小屋聚会

“喜事助老”倡导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从2016年起,像“滚雪球”似的招募了450余位志愿者,根据活动内容组建了17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其中不乏各行各业中的精英人才,律师小谢成为“喜事助老”的义务法律顾问,免费办理商标注册手续。“溢咖啡”营业经理毛文君还是监事会成员,负责咖吧经营,兢兢业业。原某大学行政干部谢丹敏,是“喜事助老”公众号的编辑。除了爱心人士,“喜事助老”还吸引了爱禧事有限公司、共好投资、泰禾公司等爱心企业加盟助老志愿服务。

“喜事助老”荣获由上海外藉人士服务中心(TEC)颁发的特别奖。监事长陈文霞(后排左三)上台领奖

让笔者动容的是,“溢咖啡”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不请专业咖啡师,第一个顶岗的志愿者是年过半百的朱慧云,她竟然连续几天悄悄站在一家星巴克操作台旁“偷技”,硬是凭记忆学会操作。随后,主任符焰带头参加咖啡师培训,个个考出执业证书。

编织助老服务大联盟

一个公益团队有所作为,其背后必有一批默默支撑的奉献者。今年疫情突发,2月28日“喜事助老”中心党支部发出“抗疫情、献爱心”的捐款倡议。理事长唐志勇、副理事长李继鸣积极响应,带头捐款,郑国英、张芝静、谢其、沈燕华、张秋芳等许多党员和爱心人士紧随其后。最后共计收到5万元善款,购置了高科技的热水器,慰问品送到了战疫一线的上海疾控中心。

一位老外长者为“喜事助老”捐款

笔者采访那天正是“喜事助老”忙着“心系大山、助力脱贫”活动的准备工作。活动主办方之一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奶奶沈翠英。沈奶奶2008年卖掉房产援建汶川震后建希望小学的故事感动神州。沈奶奶现在成为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推销代言人。“喜事助老”联手上海地产(投资)集团虹桥绿化公司党支部,利用儿童节在金色小屋后广场举办一个小手牵大手助力脱贫的公益展销活动。

与上海奶奶沈翠英联手举办“心系大山、助力脱贫”活动

“喜事助老”的真心助老,赢得了其他公益组织的厚爱。长宁区慈善基金会已连续三年,把慰问区域内烈属的公益项目交给他们承办。“喜事助老”承接的这一慰问项目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物或货币的慰问。而是精心设计了主、辅18项服务内容。区慈善基金会每年拨款5万元,慰问对象238户,摊到每户头上210元。而慰问服务每户不少于两次登门4个小时,动用众多的相关专业师傅或保洁员,210元的户均开支往往超支。“喜事助老”在2018和2019两个年度的操作中都是“挖肉补贴”,符焰告诉笔者:“我们贴得高兴,原本就没想赚钱!”

“让年轻人与敬老同行”

“喜事助老”的宗旨是让好服务与需求对接;让年轻人与敬老同行。在他们的策划组织下,近两年里,上海中学国际部先后组织学生22次到“喜事助老”挂钩的敬老院和干休所,慰问老人或与老人交流棋艺、聊天。“喜事助老”还与李文斯顿美国学校联合举办了“敬老、亲子家庭日”活动,举办过《朝阳与晩霞的深情》儿童字画作品展。2019年夏天,一位家长带着16岁的儿子来虹桥街道养老院慰问,孩子参观后当即提出,要将自己储蓄的2万元压岁钱捐给敬老院。“喜事助老”委托虹桥街道老年协会将小张同学捐赠款项用于添置老年护理设备。

沪剧沙龙每月一次的聚会

牵线盲校学生来到虹桥养老院为老人按摩

舞蹈爱好者在金色小屋聚会

金色小屋经口口传播,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SMG著名主持人陈雷前来录制节目,国际指挥大师汤沐海为小屋题词“情深似海”。许多劳模聚会、老同事聚会、退休支部生活会、沪剧票友聚会等,都会来这里。缘何?因为金色小屋里蕴藏着大大的正能量。

通讯员丨姚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