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席”到“一碗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4 12:59

从“流水席”到“一碗菜”

——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陈雪峰

“自从红白喜事提倡节俭,倡导文明新风以来,我们村红白事上每家至少节约3000到5000元,省了钱事还少,群众现在也都转变了思想,支持咱们的移风易俗了。”在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廿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黄屯街道通过多种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多年的老积弊、旧习俗被新思想、新风尚取代,以尊老敬老、邻里和谐为代表的文明生活理念正悄然形成。

“像我们村,不请吹打班子,除至亲外不再披麻戴孝,乡亲邻居吊唁以鞠躬代替磕头跪拜,省去很多繁琐的规矩,整个白事的气氛以庄严肃穆为基调。”张立平告诉记者,早在十多年前,村里就开始尝试红白事新风尚,为此村里修建了一座大棚作为红白事的场地,免费提供水电桌椅,并对费用标准等进行了规定。

当着记者的面,张立平一笔一笔给记者算起了传统白事的支出:价格数千元不等的吹打班子、连续几顿数十桌的饭菜、数千元的烟酒还有杂项开支,一场白事下来,不往里贴钱的几乎没有。而自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吹打班子不见了,白花、黑纱代替了纸扎祭品,宴席变成了每人一碗菜,群众负担大大降低。

红白喜事由红白理事会统一牵头负责,在办事前村民提交申请,红白理事会负责具体流程,控制成本、设立台账,让群众心里明明白白。白事“一碗菜”、红事每桌的标准根据当地的具体消费确定,既吃的“体面”又节约了开支,以往比排场、讲热闹的情景不复存在。

除了廿十里铺村,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已经形成,攀比之风迅速得到扭转,群众负担大大降低。“就以往来说,很多人也不愿意摆那么大的场面,但是别人都讲排场,自己也不能丢人不是?所以也只能咬着牙拔高标准,面子有了,里子却丢了。”张立平说,在以往,对老人的“孝顺”好像只讲究到了排场的“面子”上,尊老孝老的“里子”却被弱化了。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生活理念为核心的新风尚在居民心里扎了根,以一批好媳妇、好婆婆为代表的和谐家庭关系已蔚然成风。

“在移风易俗、倡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主观能动性,为红白喜事制定了多项指导性意见,有力推动了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黄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勇告诉记者,黄屯街道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构建以“和为贵”调节室为核心的居民矛盾化解、调解机制,本着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消灭在基层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协调群众和政府双方的力量,共同打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五老”“热心大嫂”等传统民间协调力量,在政府引导下正规化、方法化,成为矛盾化解的第一道保障。以社区心理调节室、法律援助室为支撑,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服务,引导居民合理表达意见诉求、正确运用司法手段,形成“小矛盾民间手段化解疏导,大问题司法程序合理解决”的和谐人居环境,探索建立自发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回访善后的和谐社区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