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找差距 狠抓落实 主题教育让高淳砖墙发展四个同步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6 09:05

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砖墙镇根据区委部署要求,深学深研,深找差距,把学习教育与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促进高质量镇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近解燃眉之急,远议发展之策,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实现镇党委各项工作与主题教育12字总要求同频共振,使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到“四个同步走”。

增强斗争精神,“三拆”工作与人居环境提升同步走

砖墙地处圩区,建设空间紧张,长期以来村民习惯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抢占空间。杂乱的构建物无法拆除,往往导致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按照规划建设到位,乱堆乱放也屡整治屡反复,已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顽疾”。整治环境乱象,党员必须带头,干部必须攻坚。镇党委抓住主题教育契机,集中研学、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斗争的讲话精神,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比斗争精神,把拆违拆破拆乱列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手棋,以斗争精神引领打好“三拆”矛盾协调攻坚战。

一是明确目标计划。按照8个市级美丽乡村“重点拆”、14个环境整治村“达标拆”,92个自然村“全面整”的要求,实地勘查,梳理确定今明两年拆违拆破拆乱工作清单,明确了村内临水岸坡、村落田野结合部以及村内主要巷道等重点区域的违建房、危旧房和非住人构建物1097处25605平方米的拆除任务,为美丽乡村建设腾空间,为村落规划建设理脉络,为内环道路建设消梗阻。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根据清单明确细化拆除节点、分片包户分解任务到人,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拆”、奖励群众“主动拆”、安排专门人员“帮助拆”、针对困难群众“柔性拆”、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拆”,多措并举强化矛盾攻坚。同时,将“三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双亮”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双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严格督导推进。三是坚持建管结合。10月起全面启动以村民自治为主导的农村建房保证金制度,严格落实村民建房村级自查和镇级核查的“双查”制度,对干部监管工作不到位的严肃问责,严控违规建设和超面积建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拆除各类建筑16237平方米,涉及771户,其中带头拆除的党员干部44户,占总户数的5.7%。少数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让“三拆”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了同步走。

深化文明实践,殡葬改革与文明乡风建设同步走

砖墙地处水网圩区,地理空间狭小,一直没有公墓(骨灰堂),墓地大都就近安葬于圩埂背水坡地及道路两侧、村庄田野周围。长年累月,形成众多杂乱无章的硬质墓葬群,触目可及,随处都是。同时,由于村民互相攀比之心,厚办“白事”之风愈演愈烈,还有部分群众不得已只能到外地购置墓地,丧葬费用加重了村民负担,倡导文明乡风,开展殡葬改革已成为燃眉之急。今年,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把加快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落实。9月30 日镇党委召开主题教育殡葬改革专题动员部署会,通过“主会场+分会场”方式,全镇1000多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会。普通党员代表、水碧桥村村民曹清河在大会作了《将殡葬改革进行到底》的倡议发言,在全镇居民中反响强烈,普通党员的心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方面,精致建设,软硬着手补齐殡葬设施短板。硬件上,在我镇正在建设的茅隅湾景区中心区域投入2500多万元建成存放格位3万余个的公益性生态骨灰堂(福泽园),可满足全镇迁坟和今后50年新增存放需求。软件上,组建工作专班,从建设时期开始入手学习,熟练掌握殡葬服务流程,制定完善园区管理办法,保障优质服务。另一方面,精心组织,思想入手破解移风易俗障碍。在前期准备上,详细制定宣传方案和迁入计划,明确迁入流程,落实奖补政策和“一条龙”服务计划。为加强工作力量,成立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全镇机关事业及聘用干部分成16个工作小组下沉到村进组开展工作,解决群众长期存在的后顾之忧。在宣传发动上,通过随处可见可听的广告横幅、应急广播、两微一端政务新媒体,实时推送生态文明殡葬新理念,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画册、解读宣传殡葬改革政策,率先示范迁入。线上线下联网发力,让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不知不觉潜入群众心间,让殡葬改革的惠民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今年11月1日为正式启动日,至明年5月,全面完成镇域范围内硬质墓葬迁入工作。利用2年时间逐步完成镇域范围内圩堤道路两侧、村庄周边墓葬迁入以及原墓葬区生态修复工作,彻底扭转当前“满眼都是硬质坟墓”的局面,用实际行动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用解决问题的实效落实主题教育。

转变发展模式,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同步走

管理体制上,作为农业主导型乡镇,历史遗留农水单位众多,有单位职工43人,部分单位早已失去工作对象、工作职能,人浮于事。同时,该管的事又没有明确的单位、明确的人去管,集体水面缺少专业管护队伍,农水单位管理体制已严重不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理顺农水管理体制成为燃眉之急。经营机制上,砖墙居民大多以户为单位从事水产养殖为生,镇域内有水产养殖面积5.3万亩,养殖户3417户,平均每户15.5亩,但50亩户以上养殖大户只有50多户,而绝大多数养殖面积都在5-10亩之间,养殖户从苗种放养到成蟹出售全程经办,极大地束缚了劳动者手脚,高新技术也无法得到推广应用,生产效率低下。随着外地养殖市场的兴起和消费市场的饱和,螃蟹养殖持续发展、水产业持续增收遭遇瓶颈,如何引导水产养殖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已成燃眉之急。

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先后5次分层次召开农水单位专题改革调研研讨会议,加快推进农水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有的11家农水单位就地推倒重组归并为5家单位,5家单位全部归口新组建的水乡慢城管委会统筹管理。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将全镇水域、圩堤进行划分,明确辖区范围和职责分工,重点加强防汛防旱和水环境日常管理。全部人员自主选择,竞争上岗,落选者轮岗,迈出长效管理的坚实一步。启动农业经营机制转型,引导鼓励养殖户以土地、水面入股合作社经营,以规模化、科学化养殖提高效益,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提高抗风险能力。2018年成功试点建成永胜圩千亩高效养殖示范基地,今年引进了和善园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在提高产业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上取得实质进展。同时,我们将以永胜圩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创建契机,进一步加快要素资源规模化,年底再集中连片建设4000亩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明年计划再集中6000亩。以村(社区)集体合作社为单位,每个村至少集中200亩,2年内完成以永胜圩和主要交通道路沿线两侧地块的集中。以规模化促进科技化、绿色化,以规模化促进效益化。

主攻经济弱项,招商引资与合作经济发展同步走

砖墙最大的短板在产业基础薄弱,实体企业数量少,规模效益低下,实体产业税收在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占比不高,村级集体产业项目更少,发展集体经济缺少项目和资金,镇村两级一直面临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主题教育中,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六个年”行动要求,把如何加快实体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每次研讨的必须之课,组织党员干部到张家港永联村考察学习,先后4次以“学永联精神、促合作发展”为题开展研讨,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和集体经济发展,在镇村党员干部中形成抓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一是聚焦招商引资狠抓压力传导。健全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全员招商任务分解,激发全员招商动力。注重党政领导带头招商,坚持每周外出招商。组建驻外招商中心,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持续落实“每天至少打一个招商服务电话”督查机制、重点项目信息跟踪负责制以及“周推进、月调度、季度通报”工作机制,专职招商人员每月大会汇报项目信息进展,强化压力传导。二是聚焦解决问题优化营商服务。组建营商中心入驻开发区就近对接服务,全面落实“快报”制度、24小时为企服务以及领导挂钩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制度。认真开展“一把手”走基层,常态化走访联系了解情况,建立问题清单,确保企业问题第一时间协调处理反馈,超出范围的通过借助“快报”制度及时上报区领导高位推进,用心用情推进项目。三是聚焦合作运营壮大集体经济。落实推进农村集体合作社实体化运行,出台《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系列“1+3”文件,在集体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和集体合作社负责人薪酬管理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指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梳理完善发展项目计划,实现每村至少1个集体合作项目的试点实践。为解决发展资金困境,我们积极对接省银保监局,成为南京市唯一入选的省银行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单位。根据项目推进进程关键环节,分别设置了集体合作经济项目平台建设、项目申报、融资服务3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又分成两班(每班负责7个村),实行内部服务能力竞争,提升推进效率。力争用2-3年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提高至100万元以上,其中永成社区2020年达到1000万元以上。保障村民通过股金、租金、薪金带动增收,用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